如何防治校园性别暴力?须消除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歧视

19.07.2016  21:06

研究表明,具有某些特征的个人更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其中包括不符合“正统”性别气质或性倾向的群体。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也是校园欺凌的要素之一。性与性别少数群体在权力关系上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而可能面临更高的校园暴力风险。防治校园性别暴力需要在校园中倡导多元性教育,在社会中逐步消除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歧视,并将SOGIE视角纳入校园性别暴力防治的制度性建设中。

什么是SOGIE

性倾向、性别认同与性别表达(sexualorientation,  gender  expression  and  identity  )简称为SOGIE。

性倾向指的是个体在性欲上和情感上持久地被某种性别的人所吸引,具体情形可以包括:仅被异性吸引、仅被同性吸引、同时被多种性别吸引,不确定被哪种性别所吸引。性别认同指的是个体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认为自己属于某种性别,性别认同可能与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一致,但也有可能不一致。性别表达则是指个体通过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等外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性别,性别表达可能与社会的性别规范相一致,但也有可能不一致。

■  吴利娟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校园性别暴力指的是“基于性与性别认同的刻板印象和角色规范期望而引起的,发生在学校及周边的,针对儿童的身体、心理和性的暴力”。基于SOGIE的校园暴力是校园性别暴力的重要表现形式。SOGIE维度中的少数群体因为其殊异于主流社会的性倾向、性别认同与性别表达而在校园生活中处于边缘地位,并极易招致多种形式的校园暴力。本文根据网络调查的统计数据,对SOGIE少数群体(本文称为“性与性别少数群体”)遭受校园暴力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社会性别的SOGIE 维度

随着多样态的性与性别在社会上可见度的提升以及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社会性别视角超越了传统的男/女二元性别划分,将性倾向、性别认同与性别表达(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expression  and  identity,  简写为SOGIE)纳入了观察和分析的维度。

性倾向指的是个体在性欲上和情感上持久地被某种性别的人所吸引,具体情形可以包括:仅被异性吸引、仅被同性吸引、同时被多种性别吸引,不确定被哪种性别所吸引。性别认同指的是个体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认为自己属于某种性别,性别认同可能与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一致,但也有可能不一致。性别表达则是指个体通过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等外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性别,性别表达可能与社会的性别规范相一致,但也有可能不一致。

基于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多数人的SOGIE可以归类为顺性别异性恋,即性别认同与出生时的生理性别相一致,性别表达遵从社会性别规范,在性欲上和情感上持久地被异性所吸引。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人群的SOGIE并不属于顺性别异性恋,包括但不限于:性倾向上的同性恋者、双性恋者、泛性恋者、无性恋者,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上的跨性别者,以及出生时生理性别为间性者(生理结构介于标准典型的男女两性之间,如:同时具有两性的性征,或性征模糊)。本文将他们统称为“性与性别少数群体”。

性与性别少数群体面临更高的校园暴力风险

研究文献指出,校园暴力的发生是个人特征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具有某些特征的个人有更高的风险成为受害者,这些特征中包括身体特征或行为表现不符合“主流”或“常规”,如体重超重、身材弱小、笨拙、过于炫耀、过于懦弱等等,其中也包括不符合“正统”的性别气质或性倾向。同时,相关文献也强调,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是校园欺凌的要素之一。

性与性别少数群体与居于“正统”地位的顺性别异性恋群体在SOGIE身份上不同且在人数上较少,这使得他们在权力关系上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而可能面临更高的校园暴力风险。事实表明,基于性与性别的校园暴力(简写为“校园性别暴力”)是校园暴力的常见形式之一。

自2015年7月至10月,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以线上问卷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的多重渠道,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的转发功能,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发放问卷,对校园性别暴力问题进行调查。最终获取有效问卷28434份,其中属于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填答者有18079人。问卷调查询问了受访者是否曾因自己的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而在学校遭遇过老师或同学的歧视。此外,本次调查还采取了定性访谈的方法,于2016年1月至3月期间访谈了44位身份为性与性别少数的个体。访谈中重点询问了受访者在学校遭遇歧视的具体经历和个人感受。

调查结果显示:

——校园内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歧视发生率较高。39.6%的性与性别少数受访者报告,曾经在学校因自己的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而遇到过师生的歧视。而且,在学校公开自己的性与性别少数身份会增加歧视风险,公开身份的性与性别少数所报告的歧视发生率为41.3%,显著高于未公开身份的受访者所报告的比例(37.8%)。

——性与性别少数群体遭受多种暴力的校园暴力。在问卷调查中所涉及的几种典型的性别歧视中,语言暴力的发生率为24.3%,社交孤立的发生率为9.1%,性骚扰的发生率为6.1%,肢体暴力的发生率为2.5%。(注:由于不同形式的歧视在问卷中为多选题,以上百分比不能加总)。访谈中所披露的个人经历也反映出性与性别少数群体遭遇的校园暴力包括多种形式。一位男同性恋者回忆自己在班上公开自己的性倾向之后同学的反应时提到,“刚开始有大约十来个同学是排斥我的。那时候,他们都是疏远我,不理我,做事情针对我。”另一位男同性恋者回忆说,“我从小学到初中,8年的时间,人家都叫我‘假妹儿’,就是假妹子的意思。”一位跨性别女性说,“我在学校有过被欺负的经历,被男孩子嘲笑,被说很‘娘’。

——在学校因性与性别少数身份而遭遇歧视的经历造成了学业上的不良后果。问卷调查数据揭示,曾经在学校遭受过歧视的性与性别少数受访者中,有14.3%的人以辍学、退学、肄业等方式结束学业,这一比例高于同为性与性别少数身份但未曾在学校遭受过歧视的受访者(11.4%)。

可见,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学生确实因其不同于传统规范和刻板印象的性与性别身份而在学校面临校园暴力的风险,并承受校园暴力的不良后果。从SOGIE的视角来看,校园环境在社会性别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

应将SOGIE 视角纳入校园性别暴力防治制度建设中

学校的整体氛围对于校园暴力的预防非常重要。学校应该教导学生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保护在人数上居于少数的群体(如种族、民族、宗教信仰、SOGIE身份等)的利益不受侵犯,形成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校园环境。如果校园不能提供对所有学生的尊重和保护,做到尊重差异,保护少数,则发生校园暴力的可能性上升,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学生因此也更容易成为不良校园环境的受害者。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消除校园性别暴力,需要加强学校的多元性别教育,以增进师生员工对性倾向、性别认同、性别表达以及生理性别构造的多元状态的认识和了解,促进社会性别意识和多元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学校中仍缺乏多元性别教育,仅有12.9%的受访者曾在学校接受过多元性别教育,而且更多地发生于大学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阶段。因此,校园多元性别教育需要在横向和纵向上同时扩展,横向上需要在同级教育阶段内部覆盖到更多的学校和学生,纵向上需要将多级教育阶段都纳入多元性别教育的体系中。除了学校的正式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同伴教育、学生社团等形式,在学生之间形成多元性别平等的朋辈群体文化。

社会环境对于预防和消除校园暴力也至关重要,应在社会环境中促进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认识和了解。在社会上遭受歧视的群体,往往在学校里也容易遭受歧视和欺凌。可以说,校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歧视在校园环境中的折射。由于目前的社会环境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认识和了解不足,社会上对该群体的歧视时有发生,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此外,在预防和干预校园性别暴力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加入SOGIE视角,明确提出反对基于包括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在内的性与性别暴力,并保证相关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以实现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平等对待不同SOGIE身份的学生,使校园真正成为一个对所有学生都意味着安全与尊重的场所,创造一个社会性别平等的校园环境。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