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买来"牛柳"味道不对劲 民警顺藤摸瓜破假牛肉大案

15.04.2015  10:07

生产车间堆满了猪里脊,这是假牛排的原材料。

销售的“假牛排”“假牛柳”。

龙虎网讯 鸡肉、猪肉加上牛肉精、肉香王、高弹素等添加剂后,用猪血染色,摇身一变成“牛柳”;猪里脊加上10多种添加剂便能伪装成“牛排”。昨天,常州新北警方向记者披露,两年多来,常州一食品公司生产了60多吨伪劣牛肉制品销往6家大型超市10家菜场,涉案金额高达300多万!这些假牛肉制品销往各大菜场、超市。假牛肉制品由于较真牛肉便宜近20元,加上口感相似,销量出奇的好,有时一天就能卖出两吨多。

案发 民警菜场买牛柳,价格口味都不对劲

送检结果让警方震惊,“牛柳”里居然没牛肉

去年12月底,河海派出所民警小刘听说河海菜市场的腌制好的牛柳特别便宜,仅要26元一斤,明显低于市场价,感觉其中一定有文章,于是便买了一些回家试吃研究原因。民警小刘将腌制好的牛柳洗净,发现同一批次的牛柳肉色居然有差异,并且肉色很淡,根本不像牛肉。而后再进行烹调,发现同一批牛柳肉质口感也有一定区别,且比牛肉嫩很多。小刘猜测这根本不是牛柳,甚至有可能是其他动物的肉,便将情况反映给了所里。

听说“牛柳”极可能有假,河海派出所高度重视,随即组成专案小组进行前期侦查。副所长王汉文和民警调查发现,周边一些菜场的牛柳平均价格每斤在二十七八块的样子,别说和正宗牛柳相比价格相差太大,就是和普通牛肉比,价格也差不少。不仅如此,一些超市里的牛柳价格也普遍偏低,价格在30块钱出头的样子。于是,警方便收集了菜市场牛柳和超市牛柳的样本,送到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检测。

检测结果一出来,警方都被震惊了,菜市场里所谓的牛柳丝毫检测不出牛肉成分,居然全是猪肉和鸡肉。而超市里的“牛柳”稍微靠谱点,还有那么一些牛肉成分!掌握确凿证据后,民警随即前往菜市场和超市调查“牛柳”来源问题。根据信息汇总,警方发现销售低价“牛柳”的商家都是从同一个食品公司进的货。而这家公司就是天宁区苏诚食品有限公司。

警方调查发现,该公司2012年5月注册,法定代表人为孙某,该食品公司除了老板孙某,还有包括孙某妻子和连襟在内7名员工。平时,孙某和妻子崔某负责送货和公司的日常运转,连襟束某和小姨子崔某负责配料,其他员工负责生产和包装。2月2日上午8点,常州警方包围了苏诚食品有限公司对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8名涉案人员实施了抓捕。

供述 造假还挺“专业”,建试验室寻配方

还真研究出了配方比例的“核心技术

警方在该生产车间发现,滚筒搅拌机里面的黑椒牛柳等产品中还掺杂了大量没有来得及搅拌好的猪肉及鸡肉。而在一旁,地上放着不少牛肉精膏、高弹素、肉香王等食品添加剂,不远处还放着好几桶猪血。据工人讲,他们只负责将这些添加剂等加入肉中搅拌,最后用猪血染色。而这些添加剂,都是老板孙某根据自己的配方给他们的。与此同时,警方也对经销商展开抓捕,在超市和菜场抓获嫌疑人34名。

经查,孙某今年42岁,是安徽人,2009年来到常州一直从事牛肉、鸡肉、鱼肉等加工生意,因此对肉制品的了解颇深。2012年底,牛肉价格上浮太快,一下上涨了6块多,原本的价格根本没什么竞争力,为了有利可图,他便开始从牛肉本身做文章。他知晓市面上有一种牛肉精膏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把猪肉做出牛肉味,于是在公司开辟了一块试验室,专门开始研究旁门左道。

试验室里面有试管、克秤等,孙某交代,他买来猪肉鸡肉等,根据固定的比例,分成多分进行试验。样品中各自加入不同的添加剂,而后自己试吃,发觉最好口感的假牛肉制品后,就记录下来进行配比。一般菜市场“牛柳”要求低,就用七成猪肉三成鸡肉放入添加剂搅拌,而超市要求较高则放入三成牛肉、七成猪肉进行搅拌,而市面上出售的“牛排”,实际上全是猪里脊“”出来的。

该食品公司还生产什锦牛排、什锦牛柳、黑椒牛柳等假牛肉制品。这些假牛肉产品通过销售公司销往常州市多个菜场和知名超市,巢湖乐购、湖塘乐购、新桥乐购、南大街乐购、湖塘永辉、茂业永辉都在其中,还有常州东海、河海、汇丰、玲珑、腾龙等10家菜场。据孙某交代,除了销售给常州,外省市的生意他们也做。江苏无锡、浙江、安徽等地都有他们的产品。孙某还说,在公司,核心技术是掌握在他们4个亲戚手中,通常现行把要生产的产品按照配方比例配好,之后交给工人进行生产加工。

警方调查发现,两年多来,孙某等人生产包装假牛柳一万多斤,烤排十万多斤,涉案价值300多万元。案发后,苏某账户上116万存款被警方冻结。目前,孙某、崔某夫妇及连襟束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检方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