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杨振宁南大4分钟演说谈创业

24.09.2015  08:48

  22日下午3:10,93岁的杨振宁出现在南大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时,等候了一个半小时的学生们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作为南京大学生命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论坛的嘉宾,杨振宁现场讲话并不足4分钟,但拔群风范依然让南大学生十分陶醉。活动结束后,杨振宁接受了采访,并告诫青年学生,静心做研究不仅需要天赋,还得有机遇。

  创业很难,有心者可以成功

  物理学领域杨振宁是当仁不让的大家,聊起创业,杨振宁也同样在行。虽然93岁高龄,但杨振宁依然思路清晰,表达流利。简短的发言中,杨振宁将一位朋友创业的故事作为现场分享的案例,“我的朋友张博士读完博士后,到加州理工大学读了博士后。现在担任加州理工的教授。他和他的太太曾在一九九几年创办了一个小小的药厂。”头一次得知朋友要开办药厂时,杨振宁甚至觉得朋友是不是“脑袋不清楚”,要知道,在国际上要创办一个药厂,需要几百亿美金的资本,小规模的药厂,如何能够和大的药厂相抗衡?

  但杨振宁的朋友张博士夫妇,却靠着努力将药厂打理得蒸蒸日上。“他们找着了合适的参与的人,选择了一些正确的发展方向。但他们也经历过和国际大型药厂的法律纠纷,遇到过困难。”杨振宁讲故事的能力并不逊色,“最终,张博士夫妇有心打理着药厂,并且成功上市。如今,他们已经将新的厂房建到了南京。他们和南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

  花费了这么长的篇幅讲故事,杨振宁在发言的最后讲出了自己作为长者,对于南大后辈学生的创业叮嘱,“和同学们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大家,创业是很困难的,不过如果你有胆量,如果你有够多的智慧,如果你知道从哪里找到资金,找什么人去帮忙,那么是有成功的可能的。

  会场500个座位提前一个半小时“满员

  杨振宁要到南大参加学术论坛的消息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已经“放出”,闻讯而来的学生粉丝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面圣”的大好机会。活动原定于今天下午3:00开始,而早在今天中午1:30,南大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报告厅的500个座位就已经“满员”。讲座开始前的半个小时,甚至连台阶上都坐满了人。原本是颇为严肃的学术论坛,现场气氛却热烈得如同“明星见面会”一般。

  事实上,这并不是杨振宁第一次到访南京大学,早在1997年,杨振宁就受聘为南京大学名誉教授。时任校长蒋树声还亲手为他佩戴上一枚鲜红的南京大学校徽。2000年,他还首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南大设立了南大“杨振宁奖学金”。该项奖学金也是杨振宁自己出资在国际上设立的第一个奖学金。

  今天活动结束后,杨振宁接受了采访,将第一次到访南大的“时间刻度”再度回溯,“我第一次来参观南京大学是1972年,那个时候,我还在南大看到了我从前在西南联大念书的时候的几位老师。以后我来过很多次,尤其是80年代90年代。所以我跟南京大学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南大新校区我没来过,这次来了以后发现,这个地方盖的一些新楼都很讲究。我想各位年轻的同学应该了解到你们很幸运,因为你们比你们的父亲,你们的祖父辈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好的研究环境的机会要好的太多了。

  青年学生静心做研究需要天赋和机遇

  成功学者通常被问及最多的,就是对于后辈研究的殷切希望。所以,今天被问及“青年学生如何做静心做研究”的问题时,杨振宁回答的非常流利,而且思路清晰:“研究工作要成功的话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你要有浓厚的兴趣,第二个是你要有能力,第三个是要有机会。

  杨振宁表示,青年学生进行做研究,不仅需要天赋,还要有机会。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对新兴的物理学方向“电动力学”十分感兴趣,“恰巧他兴趣的领域在当时正需要革命性的发展。结果到他26岁的时候,就写出了一篇文章,成为了狭义相对论,启动了20世纪物理学的大革命之一。可以看出,兴趣,能力和机遇这三点在他的故事里合并到了一起。

  但杨振宁认为,虽然“机遇”无法自己掌控,但它与“兴趣”和“能力”也有关系。“每一阶段,在整个学术界都有一些大家注意或不注意的东西。假如你对其中大家比较注意的、特别重要的领域发生了兴趣,同时也有能力的话,将来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编辑:付逸杰)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