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微信缘何引来学生纷纷点“赞”?
龙虎网讯 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常信”成为师生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自去年5月上线以来,“微常信”已吸引5000多粉丝关注,推出100多期、近250条信息,微信周点击量过万,平均每条微信点赞量超250人,单篇文章最高点赞量近600人。
“微常信”缘何如此深受师生喜爱?又是如何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日,记者走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探寻“微常信”背后的故事。
坚持原创,身边的人和事才能博得眼球
“听说了吗,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在寒假期间用16天游览了3个省”“好像是大二的,总共才花了2500元,还是他兼职挣的呢”……3月10日,“微常信”推送的学生孙崇淋“穷游”的文章在校园内炸开了锅,阅读量达到2000多,点赞量近600人。
“同样一则新闻,放在学校的官网上,平均点击量在500人左右,而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点击量是官网的4~5倍,甚至更多。内容也更加活泼,让别人印象深刻。”一见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志良便向记者介绍起微信平台的好处。在他看来,利用微信传播正能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
尽管微信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具体策划微信运作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长钱中平,却有些顾虑重重。“当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网络搜索、新闻网站等。要让他们选择和喜欢上‘微常信’,必须得在内容上出彩。”
“为了寻找到最接地气、师生关注度最高的题材,我们把学生记者团纳入制作组,一方面从学生的视角去发现素材,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黄丽娟老师告诉记者,他们还在起标题上下足功夫,让受众能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学校组织教师办了个烘焙比赛,我们为它配了个《娶个烘焙美厨娘回家做老婆,必须的》标题,让人忍不住点进去查阅。”
学校不仅是育人高地、学术高地,更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友都是这个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亲情和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丹中看来,“宣传先进、弘扬正能量的微信生态圈,使得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更熟识了,关系比以前更紧密了,连空气中弥漫的都是人情味。”
去教条化,如春风化雨浸润学生心田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交流谈心、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作为新媒体,“微常信”该如何发挥优势立德树人,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抓手?
常信院意识到,单一的、教条式的信息内容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应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信息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为年前发布的一条题为《三位头发都去哪了》的微信,常信院金亚白、吕明、吴立新三位“光头”老师,被全校师生所熟识。微信讲述了三位老师从教20年间,从年轻时的浓密秀发,到现在脱发、谢顶的故事。这个学期,吕明惊奇地发现,上课缺席的明显减少了,同学们上课也认真了。
“产生这样的变化,我们不能确认一定是那条微信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文章让师生间的信任度、亲密度增加了。”邓志良表示,用一种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讲身边人自己的故事,让大家参与进来,形成互动,缩短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情感距离,才能抓住老师和学生的心。
王凤娇,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大一学生,因为高三时身体状况不好,有机会考上本科的她无奈选择了专科提前招生,来到了常信院。“心里的那道坎一直过不了,有些气馁,觉得没有前途。”看到“微常信”推送的《在联合国就职的常信85后美女校友》,她内心一震,“是金子总会发亮,学姐就是很好的榜样,现在我只想做最强大的自己!”
“微信‘背对脸’的交互方式,打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单方面思想灌输和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灌输教育的不平等关系,彰显了大学生的主体性。”钱中平告诉记者,捕捉和触发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渴望,我们推出了《一个妹纸在常信的那些日子》,用毕业生现身说法的方式,教育在校学生珍惜当下;《今天,宣传部的老师又哭了》,讲述学生拾金不昧、去孤儿院帮助困难孩子的故事,“微常信”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心田,已成为高效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
服务与育人并举,培养学生的使用习惯
目前,活跃度低已成为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正能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阻碍。学工处处长庞杰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大多用“脚”思考,如果内容、功能单一化,时间久了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他们就会毫不犹豫“一脚踢开”。因此,要让微信变成对师生真正有用的平台,必须坚持服务与育人并举,培养学生的使用习惯。
作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子模块,学校在“微常信”栏目的基础上,配套推出了“微分享”“微逗乐”“微奋斗”等9个子栏目,丰富起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同时,“微常信”还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微信团队积极进行微信功能的二次开发,增设了微生活、微查询、微社区等功能。学生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查看招生就业、百科大讲堂、校内办公号码等信息,还能查课表、查成绩、进行图书的借前预约等。“关注点除了校园新鲜事、教学改革,还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培养、日常行为规范等的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社交平台,不是说硬拉就能拉过来的,只能引导。我们不奢望能够覆盖全体师生,但通过微信平台,既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服务学生日常生活,又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润物于无声,这是目前我们所做的较为成功的尝试。”王丹中表示,推广微信公众号,学校还需摆正心态,不能急于求成,此外学校还将在素材、制作等方面精挑细选,以期赢得更多师生的关注。(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