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整村授信”让江都一银行大胆给农民放贷
江都农商银行“整村授信”巧解农民贷款难
“无需繁琐的手续,第二天贷款就拿到手了!真没想到这么省心啊!”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杰达涤纶材料厂厂长朱明福一谈起江都农商银行的“行政村测评整村授信”就乐得合不扰嘴。原来他一直想扩大生产,但资金成了瓶颈。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他想到了不久前江都农商银行对其进行了调查走访,并给予了授信。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该行真武支行,在调阅了企业的相关资料后,支行立即给他办理了贷款手续,第二天就将50万元打到了他的账户上。 贷款难“逼”出来的创新 江都农商银行董事长周加琪告诉记者,让广大农民受益的就是该行推出的“行政村测评整村授信”融资创新项目。该项目针对村级经济体对资金需求“小额、分散、快速”的特点,从根本上破解了农民贷款难。 记者在采访调查时发现,当前,农民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农业生产的风险大、低回报和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不愿投资第一产业,而把大量资金转向城镇投向二、三产业,而且农村金融机构大都办理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但大多数农民没有合法有效的抵押物,这无形中抬高了农民贷款的门槛。农民居住的分散性和农贷资金的低额度使农贷工作量大而低效,为几百元的利息,信贷员有时要跑上好几回,也致使信贷员不愿放贷。而同时,一些农民也大吐苦水:现在贷万儿八千,要么找担保、要么找抵押,还要跑上好几趟,费时费力……银行不愿放,农民不易贷。 为了有效破解农民贷款难,2014年4月,江都农商银行联合真武镇政府和江都人行在真武镇6个行政村开展了“行政村测评整村授信”试点工作,共授信农户288户,授信金额7556万元,拉开了扬州市首例“批量简易授信”的序幕。 让农民享受“整村授信” 为保证“行政村测评整村授信”融资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当地成立了由江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和江都农商银行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成立了由行政村干部、村民组长和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组成的工作小组;成立了由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组成的信用评定小组。通过三组联动,从制度建设到走访调查再到信用评定,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通过前期的调查走访,并联合村干部对本村农户进行信用评定,将拟授信的农户名单在村部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大量小额农户采用预授信的方式,有效策应了农户资金需求急频快的特点,同时也增强了我行员工的服务意识,拉近了与‘三农’的距离。”江都农商银行行长李佳发如是说。 樊川镇新圩村9个村民小组实际常住正常生产经营的农户数为620户,此次共完成评议620户,评议率100%。评议按村里行政组进行,以户为单位,由该行从当地熟悉该组情况的人员中随机抽选5人,进行背靠背评议,实行一票否决制。最终这9个村民小组预授信额度评议结果是:计划预授信510户,预授信覆盖率为82.26%;预授信额度总额为4000万元。 “‘整村授信’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享受贷款的便捷。”周加琪表示,今年,该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从组织保证、机制建立、完善流程等方面细化该项工作,目前正在江都区各乡镇全面推开“行政村测评整村授信”工作。 阳光信贷释放富民效应 “至201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46.07亿元,比年初上升17.89亿元,占当地市场份额的29.3%;投放实体贷款实际增加15.58亿元,增幅达13.85%。全额用足人行核定信贷规模,完成了涉农及小微贷款增量、增幅‘两个不低于目标’。”这是江都农商银行力挺“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全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交出的完美答卷。 宜陵镇一位刚拿到10万元贷款的外来种粮大户感激地告诉记者,我来这里承包土地种田已有三年,以前贷款我没有资产抵押,要找当地人担保又没人愿意,现在我们外地人也可以相互担保了,江都农商银行为我们庄稼人考虑得真周到啊。通过整村授信,我们再也不觉得自己是外乡人了!近年来,江都农商银行作为一家根植于农村,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始终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因为惠民和创新的突出效应,江都农商银行“行政村测评整村授信”这一金融创新项目成功入选2014年度江苏省银行业“创新服务”有影响十件大事,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照亮农民致富路的‘阳光信贷’”。 “这一创新项目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惠民工程,是沟通农民与农商行之间的信息桥梁,是建设农村信用环境和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江都支行周玉来行长这样评价道。 通讯员王 刚 颜 玉 江苏经济报记者陈 阁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