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记者”李靖:冲锋在镜头背后的钢铁战士

10.12.2014  16:44

记者李靖。本人供图

遍尝霜寒酷暑 追逐真实一瞬

盛夏时节,海拔4700米的新疆红其拉甫口岸,边防连战士们却在小腿深的雪地中艰难跋涉,这样的行进只是他们日常最普通的一次巡逻。李靖跟着连队蹒跚前行,手里始终紧握着相机。

漫天风雪中的高原缺氧与刺骨严寒足以令人麻木,可李靖的脑中却在不住思索:这个边防连是唯一因道路险峻而骑牦牛巡逻的连队,战士们行走的是毫不夸张的“死亡线”,可究竟怎样才能记录下他们与极端环境搏斗的状态,让读者也像自己一样亲眼看到、感受到他们的真实生活?

此时,队伍行进到一个雪坡,战士们不得不和负重的牦牛一起爬坡,一个恍惚,牦牛脚下一滑,险些摔倒,领头的战士赶紧拉紧绳子往上拽。李靖的脸上一下溅了不少雪渣,心里却猛然绷紧了弦:这不就是最生动、最鲜活的高原官兵生活吗?他顾不得擦雪,立刻举起相机,“咔嚓”的快门响起,终于留下了一串饱含冲击与震撼的边关风雪瞬间。

李靖作品《六月风雪巡逻路》,摄于2004年6月。李靖供图

这就是李靖拍摄《六月风雪巡逻路》的刹那。而和这次一样的险境中倍尝艰辛,他做摄影记者以来不知经历过多少回。至今回忆,李靖印象中尤其感到辛苦的还有上世纪80年代的南沙战场。

那一次,到达目的地的当天,他就申请到离敌人最近的华阳礁,与7名海军特战队员在用竹子搭建的10平方米高脚屋里一起战斗。高温、高湿、高盐、缺淡水、补给困难,在遭到痛击的敌军伺机报复的紧张情况下,他冒着四五十摄氏度高温,在长达80天里,跑遍了我方所有礁盘,被强烈的紫外线晒成二度烧伤,身上大水泡套着小水泡,至今采访本中还夹着一张从大腿上撕下来的巴掌大的皮。

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前沿,李靖就会奔向哪里。1986年、1987年,他两次主动上老山自卫还击前线采访,拍摄了3000多幅图片;20年间,他四赴南沙,成为发表南沙图片和留存军史资料最多的军事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