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在三个特殊时间节点三赴盐城 透露哪些信号?
交汇点讯 斗转星移,金鸡报晓。一年之计在于春,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以调研盐城灾区迎春,引发广泛关注。李强最牵挂的是什么?他阐述了哪些观点和看法?提出什么要求?交汇点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和解读。
三赴盐城,李强最看重什么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李强在三个特殊时间节点亲赴盐城:履新第三天、国庆假期后、新春上班第一天。这三次,李强专程慰问盐城“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受灾群众,对灾区群众的关注可见一斑。
到江苏上任后,李强可谓马不停蹄。履职三天工作安排备受关注:2016年6月30日下午,江苏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转任江苏省委书记;履新第二天,李强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日庆祝大会;第三天,李强将第一次基层调研地点定在盐城阜宁。
从李强书记三次亲赴盐城的日程安排可以看出,关注基层民生、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注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态,是李强的工作风格。第一次到盐城,正是阜宁风灾过去的第十天,李强在当地做了三件事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鼓舞党员干部抗灾、救灾,指导灾区重建工作。
2016年7月2日下午,省委书记李强看望慰问受灾住院小朋友王钧涵。交汇点记者 朱江摄李强二赴盐城是国庆刚过。去年10月10日,天气转凉,李强牵挂灾区群众,特别关心安置房建设进度。交汇点记者发现,此时的他已履职百日有余,下基层调研20多次,足迹遍布了江苏13个市。
正如李强所强调的,灾后能不能通过重建让受灾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对我们党和政府作风和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他极为关注房屋工程质量,详细询问“建筑工程需要打桩么?是全框架结构么?能抗多少级台风?能拎包入住么?”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李强还叮嘱有关部门负责人,要统筹考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居民就近就业等实际问题,把集中居住点建设这件好事实实在在办好。
2017年2月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新春上班第一天,李强三赴盐城。当日,李强赴扬州、盐城走访调研时强调,各级干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更加注重下基层、察实情、促富民,用真抓实干来推进“两聚一高”实践。
李强特地来到陈良居委会安置点和吴滩街道立新村临时安置点,再次看望受灾群众。这次,他关心的重点是受灾群众春节生活情况,他还走进施工现场,详细询问建筑结构、配套设施以及房源分配等情况。
2月3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书记李强赴扬州、盐城等地基层走访调研。图为李强在邗江区随机来到花城村,入村入户察看群众生活情况。交汇点记者 朱江 摄救灾重建总有江苏速度
正如这位省委书记所关注的那样,江苏通江达海,先天地理条件既滋养土地、兴旺商业,也时时受到自然天气的威胁。夏天战台风,冬天抗雪灾,应对突发灾害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每一次,江苏全省上下齐心合力,尽心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盐城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共造成99人死亡,846人受伤,是近25年来全国龙卷风灾害之最。各级党委政府的迅速响应体现了江苏速度,这一组数据可以说明:
灾后两天,盐城共设置14个安置点,安置近1600人。每个安置点都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服务,保证受灾人员有吃、有穿、有住、有医护,大部分通信、供电已恢复。
灾后三个月,盐城风灾重建工作紧张有序展开,各级医院收治的845名伤员已全部出院,30家受损工业企业中已有25家恢复生产。
2月3日下午,在阜宁县吴滩街道安置点 ,省委书记李强走进施工现场,详细询问建筑结构、配套设施等情况。灾后半年多,所有受灾群众安全过冬,阜宁县所有集中安置点住房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到今年4月可全部交付。
“李强书记对灾后重建的重视,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两聚一高’在工作中的践行。”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说,相比其他省份,江苏自然灾害频率并不太高,政府的反应速度和有效投入,体现了政府应对突发灾害的成熟。
风灾一周年,受灾群众将全部分房入住
时隔半年有余,灾区换新颜的消息不断传来。受灾群众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用上了平板太阳能热水器,水电气互联网安装入户,安置小区还配套了卫生室、活动室、农贸市场、幼儿园。
陈良村受灾重建前后对比照。陈良村受灾重建前后对比照。风灾留下的阴影逐渐消散,人们重新打起精神,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盐城市发改委副主任、6.23风灾重建指挥部政策组组长陈守年说,我们成立了由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对安置点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环节植入全程监管。同时,成立4个由安置户代表组成的工程监督小组,参与施工监督管理,严把材料进场关、见证送检程序,确保群众安心入住。
王友广老伯一家住进新家。交汇点记者了解到,盐城将按照重建工作时序进度要求,确保今年6月23日前受灾群众全部分房入住。同时,在盐城市范围内开展危房排查工作,启动10万危房改造工程,优质高效地建好美丽家园, 向灾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胡小武告诉交汇点记者,受灾地区恢复生产生活还需要更长效机制,要强化灾区产业规划的投入,对少数困难群众加强社会保障、就业帮扶,与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合作,合力完成受灾地区的良性增长,让受灾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文 杨茜/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