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勇:江苏这五年
今天,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接受李学勇辞去江苏省省长职务的请求。从2010年12月8日被任命为江苏省副省长、代理省长职务算起,今年9月年满65周岁的李学勇已在江苏工作了五年。 2011年2月10月李学勇在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江苏省“两会”期间,李学勇参加所在的人大盐城代表团审议,听取意见和建议。
对于一省之长,亲们可能感觉很神秘。记者有幸近距离接触李学勇,在这里把记者眼中的省长呈现给各位。
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是他丰富历练的体现
翻开李学勇的履历,亲们可以发现:李学勇当过兵、做过工人、任过教师,1984年2月进入国家科委,此后除到陕西省西安市挂职近两年外,一直在国家科委(后更名为科技部)任职。丰富的历练和长期在国家部委担任领导职务的经历,让李学勇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善于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就像习大大要求的“善于观大势、谋大事”。
在今年江苏省科协九次代表大会上,李学勇总结了“四个一”:紧扣一条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握一个总基调――稳中求进;突出一个中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强化一个动力――改革。这“四个一”也是他五年来在政府工作中注重把握和坚持去做的。
省政府常务会议,一般讨论决定的都是省政府工作的重大事项和以省政府名义发布的政策性文件、规章等,由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交汇点记者盘点李学勇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观察发现,会议议题大多和创新驱动发展、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依法行政等有关。显然,这些都是关系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
11月10日,李学勇主持召开省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研究确定十项举措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一直是李学勇力推的重要事项。
11月17日下午,李学勇主持召开最后一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工作,审议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之所以选择这三个议题,李学勇解释,它们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关系江苏长远发展的重要事项。他的用心,可谓意味深长。
牵住“牛鼻子”,是他工作的拿手戏
不接触不知道,政府工作啊,真是千头万绪,叫人听着都头晕。作为一省之长,李学勇抓工作有一套,他擅长的是找准“抓手”、牵住“牛鼻子”。
2013年2月,李学勇在常州乘坐BRT快速公交。 2014年8月,李学勇在句容市下蜀镇中心卫生院调研医改工作。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大大对江苏工作提出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重点要求。2013年4月,李学勇主持江苏省政府全体会议,把贯彻三项要求细化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等十项举措。一位省级机关负责人对交汇点记者说:“把中央要求细化、具体化后,我们工作就有了明确方向和具体抓手。”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篇大文章怎么做?江苏省组织实施沿海开发港口功能提升、沿海产业升级、临海城镇培育、滩涂开发利用、沿海环境保护和重大载体建设等“六大行动”。李学勇说,这“六大行动”是沿海开发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科学开发,主攻薄弱环节,着力提质增效,为沿海地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经济结构调整,江苏省重点做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结构、优化城乡结构、优化区域结构、优化收入结构和优化生态环境这“六个优化”的文章。“‘六个优化’,抓住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专家评价说。
江苏引导产业结构“调高调轻调优调强”,受到习大大的肯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调高”的一着好棋。李学勇亲自担任江苏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十二五”前4年,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26%。
抓科技创新,是他的“强项”
前面说过,李学勇曾在国家科委、科技部工作20多年。“熟悉科技管理工作,创新意识强”,五年前,时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这样介绍李学勇。确实,李学勇抓科技创新工作的“强项”,在这五年中充分显现。
2015年3月,李学勇在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调研。在李学勇看来,新常态下,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根本上还是要靠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这五年中,江苏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为总抓手,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突出创新创业人才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有力促进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展。
在基层调研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中心、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都是李学勇喜欢去看的地方。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李学勇经常提出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令在场的科研人员感到惊讶。
五年来,江苏创新发展的成绩单是骄人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首位,在创新投入、企业创新、产业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知识产权、创新人才、技术市场交易和科技服务业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跃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
在李学勇任内,有一个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江苏:国务院批复支持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专家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江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苏南发展的殷切期望。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是他的情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交汇点记者亲耳听到李学勇关照省财政厅长,保障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公共财政支出要尽量向民生投入倾斜。近五年来,江苏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保障,其中省级财政达到80%左右。
医院、卫生所、学校、社区服务中心,是李学勇到基层调研时经常去的地方。在医院,他会与就诊居民交谈,询问他们看病是不是方便、服务好不好、药价贵不贵。2013年9月9日,李学勇到盱眙县马坝中学调研。正好是课间休息,一群学生聚在一块聊天。李学勇说:“省长就是要和学生在一起!”他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攀谈起来,倾听他们对教师和教育改革的意见,勉励他们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看到省长这么平易近人,同学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小小的秸秆也牵动着省长的心。今年7月17日,李学勇来到徐州贾汪区马庄村调研。他随机走进村民耿新会家里,得知她家不但通上了自来水、电和宽带,还用上了秸秆沼气。马庄村采用集中秸秆沼气技术,村民用15公斤秸秆可换2立方沼气。李学勇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这一做法不但让村民用上了管道气,更为秸秆利用找到了出路。他要求有关部门加以总结推广,并希望新华日报进行宣传报道。
2013年5月30日,李学勇参加江苏省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活动,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祝贺。补上苏北“短板”,是他倾力费心最多的工作
熟悉江苏情况的人士都知道,全省全面建成小康,关键看苏北,难点也在苏北。对苏北发展,李学勇倾注了大量心血。
领导干部下基层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是江苏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五年“三解三促”,李学勇每年都把驻点调研的村选在苏北。2011年,沛县胡寨镇草庙村;2012年,金湖县戴楼镇楼庄村;2013年,沭阳县庙头镇聚贤村;2014年,大丰市大中镇恒北村;2015年,东海县牛山镇张庄村。驻点调研期间,他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探究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路径。
2011年6月,李学勇在沛县胡寨镇草庙村驻村住户调研时与87岁的残疾老人秦敬敏唠家常。西南岗地区、成子湖周边地区、黄墩湖滞洪区等六个集中连片地区,是江苏发展的“短板”,也是省委、省政府聚力帮扶的片区。这六大片区都留下了李学勇的足迹,有的地方他多次去调研考察。像泗洪县的西南岗地区,李学勇就分别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2015年6月三次专程去调研。他说,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更加关注经济薄弱村和平均线以下的贫困人群,真正扶到根子上、扶到点子上。
在李学勇看来,苏南、苏中、苏北和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3+3”区域发展新格局对江苏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他形象地比喻:第一个“3”,可比作江苏的骨架;第二个“3”,可比作江苏的筋。“3+3”协调发展,江苏就会强筋壮骨。
密集省部会商,是他给江苏“十三五”留下的开篇作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政府把建立健全省部工作会商机制,作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亲们可能不知道:通过加强省部会商,推动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等一批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长江12.5米深水航道、连淮扬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省份试点、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等一批改革试点落户江苏。
今年以来,这种省部会商的频次明显加快。李学勇亲自带队拜会了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环保部等大约20个部委,不辞辛苦地在北京、南京两地之间来回奔波,有时一周之内两次往返京宁。用他的话说,这样做是为了主动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江苏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创造有利条件,为江苏“十三五”乃至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015年7月,李学勇在北京小米公司考察。李学勇卸任江苏省省长之际,正值“十二五”和“十三五”之交。盘点江苏“十二五”成就,有这样一组数据可圈可点:全省经济总量有望连跨5、6、7三个万亿元大台阶,今年有望达到7万亿元;公共预算收入连跨5、6、7、8四个千亿元台阶,今年有望超过8000亿元。概括起来讲,江苏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集聚了5.9%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10%的财政收入。
记者 任松筠/文 肖勇/摄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