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东海县牛山镇张庄村杨柳青青、杨花似雪。
5月20日至23日,省长李学勇来到这里开展“三解三促”驻村住户调研。他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村基层发展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和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李学勇表示,苏北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在全面小康进程中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田间地头,切问深思:把建设新江苏的要求更好地落实到农村基层
从沛县草庙村到金湖县楼庄村,从沭阳县聚贤村到大丰市恒北村,这次又来到东海县的张庄村,五年“三解三促”,李学勇每年都把驻点村选在苏北。
一到村里,李学勇就对前来迎接的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言岭说,这次来,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共同研究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要求,更好地落实到农村、落实到基层。
驻村过程中,李学勇对张庄村这只“麻雀”进行了深入解剖。
粮食生产是基础。村民鲁士明家的麦田里,麦浪轻翻。李学勇和鲁士明一起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还有20多天就可以收割了。”看着沉甸甸的麦穗,鲁士明满心喜悦,“以前麦子亩产只有800斤左右,现在种子好,每亩收成能到上千斤。”
房东李同州介绍说,家里新增了一辆秸秆还田播种一体机,即将投入今年的夏收夏种。李学勇详细询问农机补贴政策落实情况。李同州说,县里政策落实很好,他买这台机器农机部门补了3万多元,预计两三年就能收回成本。李学勇对在场的干部说,要进一步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济强,离不开产业支撑。张言岭告诉李学勇,张庄村农民创业有基础,大家积极性也高,但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气候。“在搞好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村里还要培育有特色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李学勇说。
在考察张庄村多户家庭后,李学勇说,百姓富,关键是持续不断地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要鼓励支持乡亲们创业就业,不断提高农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通过深化改革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收益。李学勇还来到邻近的军华种植家庭农场,同农场主人王军夫妇一起给西瓜藤“打叉”,又到果园里锄草。李学勇一边劳动,一边和王军唠起农事。
王军告诉李学勇,两年前,他通过流转租赁方式办起了家庭农场,种了155.5亩地,现在发展势头不错,效益很好。
王军掰着指头算起账:一亩西瓜的收入5000至1万元,一亩葡萄的收入更是不低于2万元。去年,农场实现利润30万元,也带动了周边的乡亲们增收致富。
李学勇和当地负责同志讲:“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认真落实改革措施,在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要依法规范土地流转,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型。”
张庄村现在道路硬化整洁,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新增了不少公共绿地,群众都很满意。李学勇说,要坚持整治村庄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努力实现“环境美”的目标。
村民们反映,邻里和谐相处,尊老爱幼形成风气,李学勇很是欣慰,他说,这是文明新村建设很重要的方面。李学勇非常关心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门到张庄村支部了解组织制度建设、党员活动开展情况,他说,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社会治理;要建设好基层领导班子,村组干部要做发展经济的带头人、共同致富的领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主动对照,努力践行:从严从实考量各项工作
夏日天亮得早。驻村的第二天清晨5点多,李学勇就出了门,与早起的乡亲们攀谈。
“村里这几年变化可大了!”71岁的李庆胜说,原来村里全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现在都修了水泥路;原来大家住的是瓦房,现在不少人搬进了楼房;大伙儿的钱袋子也比过去鼓了。
杨玉兄骑着三轮车送孙子和孙女去上学。“孙女上三年级了,年年是三好学生,家里奖状一大堆呢。”老人乐呵呵地告诉李学勇。
在村的东南角,村民刘兆华反映:“现在村里道路修得不错,但我们这片地势低洼,一下大雨就淹,水能积到小腿上面,我们都盼着能早日解决。”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李学勇已经跑了20多户,全然忘记了自己还没吃早餐。
接下来的几天中,李学勇白天晚上、村头田间,随时随地察民情、体民忧。增收、教育、医保、社保、养老,村民们关心的问题一一记在他的心头。
李学勇还来到张庄村新农村服务中心,了解计生、民政等窗口的办事流程。在村卫生室,他询问药品是否零差价、诊疗系统有没有和上级卫生机构联网。李学勇说,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21日下午,村民岳庆龙家门口,一边是麦田,一边是葡萄架,李学勇和乡亲们在房前的空地上围坐下来话家常。乡亲们畅所欲言,既谈村里的新变化,又提出意见建议。
村民焦春娥反映,新村建设得蛮好的,但老村没有排水管,下雨容易积水。
村民委员会主任郑传亮说,村北建了电灌站,村南现在还没有,那片庄稼缺水灌溉。
大学生村官宋正强提出,不少村民外出打工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还需要更多的关注。
张言岭谈到了村民们的共同期盼:新农村建设要靠人才,希望孩子们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对村民们的感受和建议,李学勇认真听、用心记。他对村民们说,这次驻村调研,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谋事创业的实干精神,也听你们说了许多真心话。你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建设繁荣富强的新农村,要有一个总纲领,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就是我们谋划发展、推进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有一个好作风,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希望大家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党员干部带头,齐心协力把张庄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李学勇语重心长地对村负责同志说:“不要怕群众提意见,我们就是来听群众意见、为群众办事的。”对于村民提出的困难和建议,李学勇要求在场的负责同志一项一项记下来,能解决的马上就办,一时不能解决的也要抓紧研究,及时给予回应,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李学勇说,“三解三促”活动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践平台,要通过深入基层群众,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面对面地请大家帮助我们查找“不严不实”问题,分析原因,认真整改,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
巩固成果,接续奋斗: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驻村调研中,李学勇特别关心贫困户的生活情况。他来到张庄村一组李加平家中,看望这位85岁的老党员。李加平腿部残疾,还患有脑血栓后遗症。李学勇关照村负责同志把老人照顾好,尽心解决其生活困难。孙玉林老人今年已经80岁,老伴郑允冲患病28年,一直是他最大的牵挂。李学勇嘱咐,要落实好医保政策,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情况,李学勇始终记挂心头。东海县石梁河库区是我省重点扶持的六大连片地区之一。2013年7月,李学勇曾到库区考察。近两年过去了,库区的扶贫开发情况怎样,李学勇一直惦记着。22日一大早,他就从张庄村赶到石梁河库区调研。
李学勇来到青湖镇青南新村村民孙李永家,了解到他家的电视、电灯等已经用上了光伏发电,青南新村已经成为我国首个屋顶连片“光伏村”。当地负责同志告诉李学勇,光伏发电的收益重点帮扶贫困户,他们在免费享用太阳能的同时,每户还能领取帮扶资金。
石梁河镇小埠子村,是库区最为偏远的一个村。时隔近两年,李学勇又来到这个村,村民们再次见到省长,兴奋地围拢来。李学勇招呼大家坐下来交谈。
83岁的王绍侠老人说,这两年小埠子村变化可大了:道路宽了,绿树多了,小学、幼儿园、敬老院也都建成了。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
两年前曾向李学勇汇报过的养鸡户房高学告诉省长:“鸡舍扩大到了1500多平方米,养的鸡也增加到了7000多只,市场相当好。”
村党支部书记高学补充说,这两年村集体经济发展了,全村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
王辉原来在外务工,回乡后承包30亩土地创办了家庭农场,他觉得很有干头,但也提出现在最缺的是种植技术。
何自锋原来是低收入户,后来从事农业种植、养牛,去年底已经脱贫。他的愿望是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希望能解决小额贷款问题。
李学勇一一记下乡亲们提出的问题,不时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他对小埠子村的发展成绩表示肯定,要求大家按照省委、 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再接再厉,努力实现“新八有”目标。
东海县负责同志介绍,截至2014年底,石梁河库区已完成33200多人脱贫,23个经济薄弱村基本实现“新八有”。李学勇说,全省全面达小康,重点难点在苏北。今年是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的攻坚之年,全省农村还有116万人口的收入低于4000元标准,525个经济薄弱村尚没有实现“新八有”。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地区,不能落下一家一户。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努力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
李学勇同志在东海县牛山镇张庄村驻点调研纪实 -
南京10:10 26.05.2015 中小企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