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殉难70周年 常州举办系列纪念活动

13.07.2016  13:37
7月12日是李公朴先生殉难70周年,李公朴先生的家乡常州举行纪念活动,以发扬和传承李公朴先生“爱国、民主、进步、奉献”的精神。 戴佳阳 摄 李公朴先生的女儿、八十余高龄的张国男深情追忆父亲。 戴佳阳 摄

  中新网常州7月12日电 (记者 唐娟)2016年7月12日是李公朴先生殉难70周年,李公朴先生的家乡常州举行纪念李公朴先生殉难70周年系列活动,以发扬和传承李公朴先生“爱国、民主、进步、奉献”的精神。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出生,原籍常州武进。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著名的“七君子”之一,也是社会教育家、新闻出版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46年7月12日,李公朴先生牺牲,年仅44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公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2日,常州市委统战部、民盟常州市委等相关单位举行了“李公朴殉难70周年书画艺术展”、“电视人物传记片《风雨同心李公朴》央视首播发布式”、“常州大学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揭牌仪式”,“《追寻之旅》首发仪式”等活动。常州统战部副部长章卫忠表示:“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特别是在国家危难之时,英雄们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李公朴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

  在此间的活动中,李公朴先生的女儿、八十余高龄的张国男女士也应邀赶来参加此间举行的相关活动。她在发言中说:“你们一定很奇怪我为何姓张,我父亲是一个非常民主的人,在我小时候,我们家开家庭会议,最终民主表决,我跟我母亲姓,弟弟和父亲姓。

  其后,张国男女士深情追忆父亲,“我们听父亲说过,他在应该读书的年龄,因家穷无力读书,只好去一家店铺当学徒,同时他也看到有钱的人家读了书,走进社会又用不上,他感到苦闷彷徨。十八岁时,父亲得到三哥的帮助,上了中学、大学。1930年,父亲从美国留学回来,看到自己的祖国贫穷、愚昧,到处是文盲和无力上学的青年。于是他决定不去政府部门工作,也不到大学教书,而是去办平民教育。他得到《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的支持,首先开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选购各种民众所需的常识类和应用类的图书,免费任人借阅。后又创办《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业余补习学校。招生的对象是:工人、店员、学徒、社会失业失学青年,使他们学习一些社会实践中应用的常识,以改善和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或便利于就业。1934年的时候,图书馆的读者已增到两万多人,补习学校增设六个分校。学生五千多人。根据邹韬奋的书中记载:南京当局最注意的,一是我父亲所办的拥有五千爱国青年的补习学校,二是由他主编的发行二十万份的《大众生活》周刊。李公朴的这些学生和受《大众生活》影响的爱国青年大都是当时上海民众运动的生力军。

  张国男表示,父亲去世后。许多朋友写文章纪念他,在他的名字前面总加上几个头衔,其中一个头衔是称呼他为“社会教育家”。其实父亲一生没有从事过专业的教育事业,但是他又不断地办教育。他根据客观形势的需要,办过平民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父亲办教育的思想和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他认为教育要与做人、做事和求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缺一不可,要让青少年活读书,读活书,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去读书。我认为,父亲关于办教育的这些思想和经验,直到现在仍有着现实的意义。(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