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欧亚行:观察总理外交的典型样本

02.11.2014  21:10

  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总理府,一位德国电视记者说:这一周,李克强都将是德国媒体的头条。就在这天,李克强抵达德国,率领政府十几位部长与德国政府各个对应部长进行磋商之后,跟德国签订了181亿美元的贸易大单。德国民众在意与中国的生意吗?德国记者说:当然! 

  如果观察并理解中国总理的外交,尤其是李克强总理的外交方式,从去年5月,李克强就任总理第一次出访印度、巴基斯坦、瑞士与德国,到这次出访德国与俄罗斯、意大利,我们已有基本样本可供分析。 

  此次访问德国,重头戏是中德政府磋商,之后李克强还要参加中德经济论坛与中欧峰会,并发表演讲;去到俄罗斯,同样是两国总理间的第19次会晤;而到意大利,很关键的活动则是参加亚欧峰会。看上去,这差不多都是规定动作,几乎无人注意了,“这种例行公事的安排,才是总理出访的基础”。理解总理外交,首先需要理解的正是这种安排,一位熟悉外交事务的高级官员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直接进入主题:“媒体所看到的‘例行公事’,实际是历任国家领导人创造并安排下来的,它是国与国交往的基础。但是,对于总理,又不会仅仅因为它是规定动作而予以轻视,它是国与国之间长久建设、价值融通、规则建立……是总理实现国家理念的重要载体。” 

  那么,在规定动作上,李克强总理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他又如何创造出自己的方式? 

  中国将参与俄罗斯的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以及俄罗斯远东国际港的建设;中意之间签订100亿美元的贸易合同……这些跟中德之间的贸易大单一样,不仅是中国媒体的兴趣,也同样是德、俄、意媒体,甚至全球其他国家媒体关注的焦点。贸易不是总理外交里唯一的内容,却是关键议题。在上述这位高级官员看来,在外交上李克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务实合作。而这又集中表现在经贸合作上面。 

  此次访问欧洲,在重要的演讲上,开始部分,李克强的重点必定是对中国经济的介绍与他发明的“(GDP)区间论”的阐述,中国经济没有问题,仍然中高速运行……但是,中国经济也正在转型之中。转型,更是李克强总理介绍中国经济现状的关键词。中国经济如何转型?李克强给予的“动力体系”是:创新。这是他欧洲之行最为核心的要点所在。 

  如何将“创新”转述为一种可被传播可被感知的行动,一位长期从事外交事务的官员解释说:其关键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途径;在全球框架内,筹措并统合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这是“李克强经济学”的要点,也是本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

  这当然是一种大格局,仿佛登顶泰山,一览众山小,因而有了新的贯通之道。发改委一位官员循此路径,深入解析:过去,我们总说产能过剩,好像这些产能很糟糕。但你认真分析,这些产能都是我们外向型经济的组成部分,目前全球经济遭受到一些困难,我们面临压力,这是事实,但同时,这个时候,你得更有创造性地去消化这些产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中国经济的转型。比如我们在改革开放前期,也是接受日本、韩国等国转移出来的产能,现在我们也到了这个时候,在转移产能过程中完成转型并提升国家能力。这个过程,不惟产能“走出去”,它伴随着的是装备、技术、管理与标准的输出,而装备的输出,比如我们正在大力推的高铁,又跟投资紧密相联,人民币也因此势必“走出去”。人民币成为全球性货币,这是重大契机,它将在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格局。显然,一系列变化已经开始。 

  “这个时候,你可能不会说过剩产能,而会肯定它是优质产能了吧!”发改委这位官员由此而深入解释,“从经贸的角度,过去我们理解中外关系,多为贸易关系,卖多少件衬衣才买回一架飞机,甚至我们的服务贸易出口都很有限,但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装备、技术、管理、标准以及金融,它是组合式的,中国在全方位地与世界各国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经济一方面是顺利转型,而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完成升级。”总理外交里的经贸议题,在全球筹措资源的理念之下,有了全新的内容。这个时刻,传统贸易模式难以承载,必然创新合作方式。 

  外交皆为内政之延伸。总理的“内政”,经贸自是核心议题。以筹措全球资源的方式来重新定位并解决中国经济问题,这是李克强总理的创造,也是我们观察总理外交最需建立的方法论。但李克强一年之内二访德国,则可窥见另种经贸问题之解决途径。去年5月,上任之后的第一次出访,德国就在行程之内,那个时刻是欧盟对中国光伏“双反”(反垄断、反补贴)最为关键时刻,解决重大的国际经贸纠纷,这同样是总理外交里的基础议题。今年,中国光伏产品变为中国无线通讯设备,成为中国与欧盟经贸摩擦的焦点,解决它当然也需要创新性的思路。欧洲经济龙头德国是关键之选,它成为李克强唯一两次出访的国家,并非偶然。我们在离开意大利米兰回国的那天,陪同李克强总理访欧的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并未随总理的专机回国,而是直接紧急赶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通讯设备与欧盟的贸易摩擦,在此地完成最后的解决,这是此次总理出访最快捷的收获。 

  现实的贸易纠纷的解决以及拓展中国经贸发展路径,这是容易被观察与记录的,但总理外交那些“例行公事”——其实被大大低估了它的价值。 

  简单而言,以全球视野来观察并将中国经济转型纳入其范围之内,是一种大战略与大思路;但同时,全球经济运行自有规则,并且美国在主导TT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与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制定——新规则正在建设之中。是否开放并融入全球经济,于中国,不再成为问题;而如何融入?尤其在规则正在调整与改变之际。在这个背景下,再来理解罗马的中欧论坛,米兰的亚欧峰会李克强总理的参与,所谓“例行公事”,其价值,正是参与形成地区或全球规则过程中的一部分努力。 

  总理外交里的经贸议题,它是由事件争端贸易纠纷的解决、经贸交往与融合、参与并制定地区或全球规则一系列内容构成,任何片面之观,皆难得要领。 

  同样,观察总理外交,如果我们只执经贸一端,仍是褊狭。

  在默克尔的总理府检阅完仪仗队,在红地毯的尽头,默克尔微微笑,抬起右前臂,伸出大拇指——这是对李克强的一个赞赏?这个小动作饶有趣味。在默克尔领李克强去她经常逛的一个超市,李克强要去拿提篮,默克尔摆手制止了他,她自己熟练地拎上提篮,自然而然引领着李克强走上自己熟悉的逛超市线路。很显然,无论你是否在意他们的职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老熟人,是朋友。国与国之交往,私人之间的友谊,正是象征,不可忽略。 

  融洽与融合,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而人与人交往背后的国与国关系,何为要旨?文明对话,才是关键。检索李克强出任总理以来的出访,经贸固是核心议题,但国与国之间,“不只是做生意,还有‘义’的存在,特别是多种文明如何相处”。一位外事官员介绍说:“李总理强调,首先是对别人文明的尊重。我们出访,要多讲对别人历史的赞美,对别人的进步要肯定、对别人的帮助要感谢、对别人的困难要理解、对别人合理的要求要承诺、对别人的疑惑要解释。”践行这一理念的经典样本,是李克强的非洲之行。 

  在意大利演讲时,李克强回忆了今年5月他的非洲之行,当时尼日利亚动荡,已有国家首相取消了参加在尼日利亚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如此局面,去不去?李克强说:“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去!”所有的尊重,以及随之而来的文明对话,前提是:行动以及勇气。结果,非洲峰会李克强总理到会,成为最大亮点。 

  而且,李克强发表了重要的中国的“非洲观”:“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重要的一极,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是人类文明多彩的一极。”李克强还补充说:世界上多几个“”,总比少几个好。 

  李克强总理的非洲之行,值得琢磨。它所昭示的总理外交的李氏理念是:相处之道是根本,然后才是交易之术。经贸固是总理外交里的重点所在,在经贸之上,仍有大道存焉。由此而观,才可纲举目张。 

  在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的时代,如何建立新的平衡并在这种结构之下同时建立与其他国家的友好相处,自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从媒体的角度,总理外交的经贸合作项目,是被重视的焦点,但从国与国相处之道而论,与经贸合作并行不悖,同样重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人文合作。”唯此,才是真正的友好相处。 

  中国崛起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处之道与合作之途,是真正理解总理外交的纲要所在。在此结构之下,观察李克强总理的出访,虽事务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却也可以层次清晰。李克强此次欧洲之行,达成的第一份成果是《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这份纲要长达1.3万字,110个条目,涉及工业、科技、农业、金融、教育、环保、城镇化、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未来5~10年里,中德合作范围与方式,尽在此线路图里。大国外交,尤其是总理外交在中国国家外交上的作用与价值,于此已有足够明确的定位。这是我们观察、理解总理外交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