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克强来说,一个月内两次到地方考察并不常见。4月初,李克强还在吉林考察,督阵东北经济,指出“以改革创新扩需求、增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持续改善”;4月末,他又到东南沿海省份福建考察,强调“把改革开放作为稳增长的利器,增添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的动力”。
细察这一南一北的两次考察,一个关键词就是“改革”,尤其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福建。正值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不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李克强在福建首站是刚刚挂牌一天的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离开前则到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严复故居。如果说自贸区是改革探索的“试验田”,严复是“放眼看世界”先哲,这一首一尾两个考察点传递出的信号意味清晰而富有深意,那就是“改革开放”。这不仅仅是李克强对东南一隅的寄望,而是对全国局势的通盘考量,如同他所强调的那样,“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开放会释放巨大活力”。
中国经济当前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运行,不仅需要运用财政、金融的政策工具箱,更需要“更大魄力的改革开放”
从位于版图上首的吉林到东南沿海的福建,李克强总理的这两次考察间隔还不到半个月。期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增幅7%的数字为近6年最低。
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李克强在一季度经济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不少政策工具,而最大的工具就是‘改革’。”
同样的表述在此次福建考察得到重申,而被称为“改革高地”的自贸区被寄予厚望。4月22日,李克强刚下飞机就来到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象屿综合服务大厅。他肯定当地精简审批流程、再造政府职能的探索,并对他们将工商、税务、质检的“三证三号”合并为“一照一号”的改革探索表现出高度兴趣。
总理说,“一照一号”将大大便利市场主体,也是商事制度改革“最硬的骨头”。“你们要当好改革的‘先行者’,推动全国年内实现‘一照一号’!”
从两年前力推上海自贸区成立,到自贸区再结“三硕果”,再到总理此次基层调研,李克强的考察足迹已经遍及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他在考察中说,自贸试验区“根本上是为了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希望你们继续大胆闯、勇于创。昨天你们挂牌,今天我来为你们助力!”
“简政放权和对外开放相辅相成,两个‘轮子’要一起转。”
如同总理所说,简政放权和对外开放相辅相成,改革和开放这两个“轮子”要一起转。离开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的第二天,李克强来到兴业银行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支行。一位企业客户告诉总理,在这里通过跨境金融业务向兴业银行香港分行贷款,加上手续费成本也不到4%。李克强说,设立自贸区的初衷就是用开放倒逼改革。要通过开放跨境金融业务,倒逼内地融资成本降低。
此次福建考察,李克强从厦门到泉州又到福州,一连跑了三座城市。仔细分析他的行程和讲话,“改革开放”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脉络和线索。在厦门,他与部分台资企业负责人座谈期间,给台商吃下一颗“定心丸”:“对台商优惠政策不会改变!”。
在厦门大学“厦大时光”书店,李克强鼓励学生,既要读时新书籍,更要读古典、经典著作,这样才能“积淀更深厚、视野更开阔”。
在泉州李克强到访了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进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企业,考察“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开展情况。
在考察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时,李克强说,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城市规划建设既要有开放意识,注入现代元素,还要保护好历史记忆,使城市在宜业宜居中充分体现优秀文化的传承。
“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开放会释放巨大活力”
此行“点睛之笔”无疑是4月24日上午参观严复故居。去年以来,李克强16次到基层调研,其中考察政府服务大厅、调研简政放权的举措;到访大学,调研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等几乎成为总理各地行程的标配。
而严复故居所在的福州市三坊七巷,被誉为“近代名人聚居地”,从这里走出过林则徐、沈葆桢、陈岱孙、冰心等大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李克强为何来到严复故居?“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李克强指出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这番话在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的福建说出别有深意。李克强甚至追溯历史:“当年我们对外开放福州就是五口通商之一,还孕育出了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人!比如严复,今天我们站的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家乡。”
先行先试、改革开放不仅仅是总理对福建的寄望。正如他所说“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开放会释放巨大活力”的那样,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这是最好的良方。
李克强为何一个月两次出京考察? -
南京23:44 27.04.2015 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