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不任性,才能杜绝“奇葩证明

09.04.2015  11:19

  买房要开证明,找工作要开证明,医保报销也要开证明,好不容易一家人出境玩一趟,还要证明“我妈是我妈”,昨天,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吐槽了我们身边的各种“奇葩证明”。

  看到这则微信,第一时间想起了8年前的一则新闻。广州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去领1000多元的社保费,结果被要求开具“未死亡证明”。老人家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大活人就在你眼前,为什么还要开这样的证明?不过为了尽快领到钱,老奶奶还是忍气吞声,往来于社保中心、街道退管办等五个职能部门开证明,更让她气愤的是,5个部门全都推来推去,忙了一整天还是没领到钱。

  类似的烦心事我们或多或少可能都碰到过,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证明究竟有没有必要开?需不需要这么麻烦?这样的疑问不仅普通市民有,相关部门也有。人民日报的编辑和我们记者都问了一些要求开证明的单位,为什么要开这样的证明,答案也几乎一致:就是这么规定的。具体哪个条文规定的,什么时间开始规定的,也很难说得清。

  大把的时间就在这种“云山雾罩”的开证明中浪费掉了,这样的尴尬究竟如何化解?就眼下来看,一是要删,二是要减。

  首先是删。各级政府部门要仔细地梳理,剔除那些明显不合理的证明,杜绝再出现老奶奶要开“未死亡证明”这样的尴尬。

  其次是减。我们不反对一些必要的证明,比如很多乘火车的市民找不到身份证,会到火车站派出所开个临时身份证明。但这样的证明能不能尽量简化些?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个人信用记录等信息网上都可以查询,开个证明跑断腿的经历可以休矣。最怕的其实还是碰到广州那位老奶奶的遭遇,各个部门互相踢皮球,就是不办事。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只要政府部门能把报告中的精神落到实处,我们身边的“奇葩证明”将会越来越少。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