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抢饭碗,人类如何应对
坛主小传 马丁·福特 机器人革命、人工智能、工作自动化领域的一流专家,在计算机设计和软件开发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未来之光》和《机器人时代》 核心提示 ●我们现在正在逐渐进入一个颠覆性的时代,自动化、计算机会替代很多人的工作。 ●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由人来完成的工作占制造业的30%,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减少到不足10%,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正在越来越强大。 ●未来,有可能一个人的收入不取决于他的工作,而取决于他为自己的社区做了多长时间的志愿活动等。 我一直努力思考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对我们工作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我认为会有一个颠覆性的变化,这对人类的未来非常关键。 上世纪90年代,我在硅谷创始了一个小型的软件公司,为微软的Windows提供软件的编程。当时软件的编程是劳动密集型的,同时还有很多打印的工作,很多工作不需要很高的教育背景。渐渐我发现工作的境况变化很大,特别是过去几年,一些普通人可以做的工作消失了,有很多工作凭空消失了。 其他行业也是这样。比如音乐行业,音乐数码化了,人们可以在网上下载音乐。纸书行业也在消失,人们可以买电子书。不仅是软件或者音乐这样已经数码化的行业,一些有形产品行业的工作也正在消失。 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现在正在逐渐进入一个颠覆性的时代,自动化、计算机会替代很多人的工作,并且会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问题。 新技术正在席卷所有国家 美国政府的数据显示,1998年的经济是完成了1940亿小时的劳动,而2013年的企业产值增长了42%,同时人口增长了4千万,但劳动的小时数却没有增长。也就是说,过去15年中,企业更多地依靠机器而不是人工。 一个重大的变化是重复性的、常规性的工作将被蒸发掉,这些都可以被机器所取代。什么样的行业在未来比较重要?纳米技术、生物医学,还有虚拟现实等行业肯定会崛起非常重要的公司,但它们招聘的工人非常非常少。我们看一组数据,1979年美国通用公司雇佣了84万名工人,而2012年的谷歌仅仅雇佣了通用4.5%的工人,衡量了通胀因素,那么谷歌的产值是140亿美元,通用汽车则是110亿美元。我们可以预测,未来肯定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了。 从职业的角度来看,美国90%的人从事的是100年前就存在的行业,比如汽车工人、护士、医生或者驾驶员、飞行员,他们从事零售业、餐饮业,而新兴就业岗位,例如网站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很少,并不能提供太多岗位,未来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将被大量消除,这就是新技术的破坏力。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工资就基本停滞了,技术越来越多地替代劳动力,这个趋势在日本、中国还有德国是一样的,可见新技术正在侵袭着所有国家,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运输量处于全球第一位,这说明中国在吸收来自世界各行各业的机器人,在未来的一两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可能会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但是如果要计算工业机器人的密度,中国仍然相当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蓝领、白领都在丢失就业机会 随着机器人能力的提高,只有人类才能做的工作会渐渐被机器人所替代。例如硅谷有一种三维视觉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识别每个包裹,速度从6秒钟一个提高到1秒钟一个,效率更高;以前识别和分捡需要大量工人,而人不可能24小时工作,而机器可以不停机;人会受伤,机器人却不会,所以说现在机器人在很多领域能够代替人类。根据美国的统计,上世纪50年代,由人来完成的工作占制造业的30%,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减少到不足10%,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正在越来越强大,在中国,机器和智能技术同样在代替人,这个变革会比美国更快。 蓝领被机器代替的同时,白领也在被智能软件代替。美国的大型企业,比如金融计划、收账、会计等需要信息操作的工作也会受到机器的影响。2004年到2014年,这样的就业机会下降了40%。一些出版界的工作,过去都会雇佣很多人进行写作;但现在,软件也可以做这方面的报道,比如,给一个软件一系列比赛的基本情况,软件就可以写一篇体育报道。很多美国的新闻故事都是由这样的算法机器人写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最后自动生成一个故事,读起来和人类写的没什么两样。金融报告、财务报告也可以由这样的软件来做。技术变得越来越好,一些分析师的工作,比如企业的数据分析师,或者是定期产生报告的工作,很快就会被机器人替代。因为这些多多少少也是比较常规的工作,就是拿一堆数据来做个分析。同时,放射科读影像的医生需要很多年的专业教育才能形成一整套的判断能力,但现在电脑也能达到一个有经验的医生的判断能力。像这样以知识为技能的工作也受到了机器人以及电脑的影响。要知道培养一个医生,至少要十几年。 没有消费需求,创新也会枯竭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我们要记住,生产出的一切东西,包括产品、服务,最终都是由人来消费的。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消费者需求。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出口拉动型经济,中国制造由全世界的消费者来消费,推动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现在技术发展了,那些没有工作或是低收入的人,不可能去消费太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消费不仅拉动生产,也拉动创新,如果你是企业家,产品和技术必须要有市场,如果没有蓬勃的市场需求,你的技术做出来也没有人要,就算是乔布斯,把他扔到一个孤岛上,他所有的技术和创意都没有用。 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平等,收入越来越聚集在金字塔的最顶端,收入最低的人群没有消费能力。从理论上讲,比尔·盖茨有无限的购买力,他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在现实当中,他不可能一个人买1000辆车、1000部智能手机,不可能一顿晚饭就吃遍1000个餐厅,再富裕的人,消费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财富过多聚集在少数人的手中,更多人的消费能力就会被抑制。中国经济之前主要靠房地产、桥梁、工厂、基建等投资拉动,消费的贡献率不到1/3,现在中国正在转型为一个消费行为的经济体,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整个中国经济体需要消费者收入的提升,扩大消费量,但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机器人,以化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工作岗位在变少,中国很快要和美国面临同样的问题,面临技术带来的挑战甚至是颠覆。 发展成果该如何共享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这对中国,对世界,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短期来看,我们需要为那些即将失去工作的人群建立起这样一个安全网。当然,并不是说永久性支持,但必须给他们提供一定时间的支持,他们才能恢复元气重新找到工作。新岗位的培训成本可能比较高,也需要给他们补贴。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培训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我们必须要建立起越来越完备的社会安全网,为贫穷人群或者说受科技浪潮席卷的人群提供支持。 长期来看,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同时需要财富再分配,比如对富人征收更高的税,补贴给社会底层的人。然而,有很多人担心,如果社会安全网非常健全,人们就会变得非常慵懒,不愿意去找工作。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人去工作的,因为只有人去工作,才有激励的制度。 工作有两层意义。一是赚钱养家糊口,二是使人有一定的价值实现。未来,有可能工作和收入两者不相关,一个人的收入不取决于他的工作,而取决于他为自己的社区做了多长时间的志愿活动,或者做了什么研究工作,或者写了什么文章,或者做了多少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事情等等。 当然,未来可能还是继续鼓励创新创业,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但我们必须要考虑,既使未来有一些人没有满足工作技能的要求,我们仍要给他们派发最低工资。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前进,不断进化,不断适应新形势。如果我们提前准备,一定可以很好地适应未来新形势的发展。 我讲了很多,大家可能会有一点悲观,觉得机器人完全摧毁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体系。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们提前判断问题并采取措施,就可以很好地应对未来几百万人失业所带来的社会动乱和政治问题。如果提前准备解决,最终一定可以实现共同繁荣及财富的均分。 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之下,机器人和智能软件所从事的将是最危险也最无聊的工作,完全把人类从无聊和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未来,我们的收入分配方式,可能是非常共产主义,非常乌托邦式的。 (本文编辑整理自福特·马丁2015年7月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内容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