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女子监狱警员朱菁菁:在平凡岗位上做好“有心人”
在平凡岗位上做好“有心人”
——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女子监狱二级警员朱菁菁
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榜样的力量
身材娇小,面容清秀,眼神里总是透着一丝笑容,完全不像一名工作了10年的“老”狱警,这是80后姑娘朱菁菁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而当她穿上心爱的警服,立刻便英姿飒爽,尽管威严中仍然藏不住几分亲切与从容。
这份从容来自多年的“修炼”。朱菁菁至今还记得,当年刚刚走出大学的自己信心满满地想要威慑、改造犯罪分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几天就因经验不足而“威严扫地”。
朱菁菁工作的第一站是南京女监四监区。四监区是有名的“高危”监区,这里关押着的服刑人员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还有部分患有轻微精神病。有一次,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犯人在劳动时突然发病,不停地哭闹、吼叫、掼东西。朱菁菁年轻气盛,觉得一定要用警官的威严“镇”住她,然而犯人怎么也不服从管理,反而越来越激动。幸好一位老警员及时赶到,控制住了局面。
事后,老警员的几句话给了她很大的震动:服刑人员狂吼乱叫时,警官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如果正面冲突,不仅不利于事态解决,而且还有损警官威严。
朱菁菁意识到,要想“镇”得住服刑人员,不仅要靠威严,更多的还要讲艺术。她开始积极钻研罪犯管教技术,自学医学、心理、艺术等知识。她还特地准备了个小本子,通过查阅档案、记录罪犯日常言行,了解其成长史、心理状况等,训练自己对谈话对象细微表情变化的观察,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这个好习惯在她2012年调到新犯集训监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犯集训监区是服刑人员新生之路的第一站。每个新犯入监时,都要接受入监谈话。朱菁菁把谈话中了解到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一一记录下来,对服刑人员形成比较立体的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管理。
在同事眼中,朱菁菁不仅仅是个“有心人”,做事还特别尽职尽责,不怕吃苦。她所在的四监区,不仅仅要面对特殊的犯人,还要负责最为辛苦最为繁杂的后勤工作。作为综合大队内勤,朱菁菁要承担涉及狱政、狱侦、刑罚执行、计分考核等与200多名服刑人员改造有关的一切材料工作,还要做好全体警员的后勤保障。
那几年,每逢值班,她凌晨4点就起床,组织准备全监服刑人员的早饭,带着运送菜肉的车和垃圾车进入监区,领着生病的犯人看病,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常常一连28天在上班,甚至一个星期都没有出过监狱大门。热恋之中的男友单位就在一墙之隔,也只能靠打打电话聊解相思。让同事们最感贴心的是,她对监区30名民警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熟记于心,甚至能报出每个人的鞋码……
这份细心,也用到了服刑人员身上。有一次她发现一名老年犯人在工作中不停地犯错,这反常的现象引起了她的注意,立刻找犯人谈话,原来这名犯人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她马上申请减少该犯人的工作量,帮助她调整好情绪。
“犯人也是人。我发现,但凡家庭关系和谐的,一般都能改造好。而缺少家庭关爱的,多半爱闹事,走出去之后也很容易复犯。”从业10年,朱菁菁给自己立下规矩:对待犯人的诉求时,多从犯人角度出发,只要合理合规,都尽可能满足。曾有一名因吸毒而入狱的女犯,因为放心不下家里的女儿,一度情绪消沉悲观,逃避学习改造。朱菁菁知道后,主动帮她多方打听到了女儿下落,犯人这才安下心来。
有一次,正是深夜两三点钟,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犯人突然发病,在房间里狂吼乱叫。正在加班的朱菁菁把她带到办公地点,一边赶材料一边听她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一讲就是4个多小时,她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尽管如此,她还是耐心地从犯人的讲话中搜集情况。“比如她对谁有意见?她认为谁对她有意见?这里面还能判断出服刑人员之间的关系。”交接班时,她把记下的材料转交给接班警官。而犯人在经过4个小时的“倾诉”之后,神奇地安静了下来。
2008年,朱菁菁被查出中晚期癌症。然而,这个乐观向上的女孩并没有被病魔打倒,硬是撑过了化疗时满嘴溃疡、每半小时呕吐一次、头上长满血泡等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凭借着强大的内心战胜了“死神”。
重新回到岗位后,朱菁菁做出了一个让大家“惊掉下巴”的选择:婉拒了组织上让她到工作相对轻松的机关科室工作的安排,再次回到事务最繁杂、工作强度最大的四监区,而且丝毫没有降低自己的工作要求。
一次晚上8点多,一名60多岁的服刑人员突发胰腺炎,需要到监狱外医院治疗。由于同事正在发烧,而监区又要留监区长在家带班,已经连续工作48小时的朱菁菁主动提出外出陪护,直到次日早上8点才将服刑人员安全送回监区。
对于这种“不合情理”的行为,朱菁菁腼腆地解释:“看着大家在忙碌,我不好意思闲下来。”
今年“七一”前夕,朱菁菁入选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这样的荣誉,她总是感觉惭愧:“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做了点事而已。真正优秀的值得大家学习的党员还有很多。”
本报记者 郁芬 本报实习生 高静雅
原标题: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