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检察官故事]朱卫明:让申诉者感触公平正义 让受助者感受检察温暖
他任职五年来,使广陵区始终保持涉检赴省、进京“零上访”的记录;
他所在的部门两次摘夺全国“文明接待室”的金字招牌,被省检察院记集体二等功1次,多次被表彰为市、区信访先进集体;
他本人先后荣获“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扬州市最美检察官”、“市政法系统忠诚卫士”、“市文明职工”等诸多荣誉称号。
他就是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检察院控申科科长朱卫明,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荡气回肠的壮举,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卫明,走进这个让申诉者感触公平,让受助人感受温暖,让老百姓感到贴心的检察官。
让群众真实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朱卫明常说,群众只要有1%的合理诉求,我们就要100%地去努力,哪怕穷尽所有法律程序,也必须坚守住公平正义。因此,在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时,他总是对事实证据反复细致审查,并将一再查验过的证据呈现给申诉人,让申诉人实实在在感触到公平正义。
2013年12月的一天,申诉人小杨来到广陵检察院信访,称对法院给予他父合同诈骗罪的判决不服,要求检察院予以监督。小杨情绪激动的说道:“我父亲是被冤枉的,你们要帮我申诉啊!”看着着急的小杨,朱卫明一番细致的询问,搞清楚事情原委,耐心的说道:“我们会查实清楚的,有冤屈,要申诉,找检察,这是我们的职责!”12月的天气寒风刺骨,第二天一大早,朱卫明就立刻前往法院了解案件详情,走访承办法官,调阅卷宗,一刻也不曾停歇。虽然案件涉及多家银行的资金往来,需核查的证据量很大,核查的工作又极为繁琐。但朱卫明不厌其烦地来回比对账户流水及付款凭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专业人士请教。还及时将不涉密的工作进展电话向小杨告知,他总是检察院那个最晚的熄灯人。
通过不懈的努力,朱卫明弄清了该案资金来源,并最终认定法院判决并无不当之处。为了使小杨能够了解清楚情况,在公开答复时,朱卫明详细的介绍了案件申诉审查过程,并将原案事实一一呈现给小杨。在详尽的证据面前,小杨说道:“谢谢你们让我切身了解到案件事实,这件事我会服从法院判决。”让一名申诉人接受与其意愿相反的审查结论绝不是几次热情的接待、几通电话询问、几句贴心的话语就能解决的,只有让群众真实地感触公平正义,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一枝一叶总关情 检察关爱暖人心
检察控申工作是正义之剑,但并不是冷冰的执法,一枝一叶总关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事情我们一丝不能马虎。为更好地践行检察工作执法为民的宗旨,朱卫明牵头完善了与侦监、公诉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积极为生活困难的案件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彰显检察工作的人文关怀。
2016年10月,一场交通意外让小葛永远的失去了父亲。他是一个年仅十几岁,还在求学的孩子,一下子陷入了绝境。父亲本是家中的顶梁柱,爷爷奶奶年迈且都患病在床,母亲也没有工作,父亲的不幸离世,让这个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家庭雪上加霜。当家人寄希望肇事者能够作出赔偿,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嫌疑人拿不出赔偿金!这样的结果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几乎走到濒临破碎的边缘。
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朱卫明了解到葛家的情况,立即启动救助程序。第三天就前去葛家探望,连日的阴雨使得院子里面满是泥泞。屋子里面的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面对此情此景,朱卫明立刻将一万元救助金送到小葛爷爷的手上,一家人感动得泣不成声。小葛年迈的爷爷奶奶看到这笔救命钱,激动地竟然要以跪谢的方式表达最感激的心情,两位老人泪眼婆娑,小葛的爷爷颤抖地说:“检察官,你是我们家的恩人啊!”
朱卫明红了眼眶,这样让人动容的场面,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五年来,朱卫明共办理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30余件,发放救助金16万元。他说给予需要帮助的被害人救助,将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才能无愧胸前闪耀的徽章。
“在其位,谋其政”
朱卫明作为科室负责人,主动探索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创新之举。他有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更多基层群众得到检察工作带来的更多的方便、更大的实惠。
从2012年起,他积极推动覆盖全区11个乡镇、街道的“检察为民服务站”建设,并从各业务科室选派骨干担任站长,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处、信访受理等服务。至今,检察为民服务站的受惠群众已超过2500人次,被地方群众亲切的称赞为 “家门口的法律医生”。此外,他还在全市检察机关率先筹建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在各科室的信访申诉、案件受理、律师接待、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职能集中起来,打造了“一站式”服务窗口,给来访群众、办事人员提供了宽敞舒适的环境,实现了对外服务职能的集约化管理,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效率。
仰不负党,俯不愧民,朱卫民在细碎的时光中,坚守正义,以温暖的怀抱,救助弱者!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广陵这片土地上,杨柳凝聚水土,检察书写正义,未来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