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影视业:得用户者得天下

23.03.2016  14:39

      互联网对于电影行业的渗透,对传统电影业态的改造,从理念到经营通体都在重构,大数据支撑的电影项目比比皆是,电影似乎已经从艺术商品变成了很实在的金融产品。如今,好的电影项目被资本追逐,A轮、B轮乃至C轮资金想进都进不去。对于资本而言,投资的是未来。对于谙熟市场的资深人士,他们眼中的电影投融资有其内在逻辑。

      囤积IP与IP自孵化

      知名编剧宋方金近日在北京电影学院授课时说道,有的公司手上囤了1000部优质IP。是不是真有这么多,暂且不管,但有一个事实就是全世界影视公司都面临故事匮乏的困境。

      众所周知,光线传媒储备的IP超过100部,目前已经签约了几十个作者。唐德影视拥有影视改编权的IP储备有30多个。但现在很多公司在储备IP的同时也在IP自孵化,比如华谊兄弟,未来要拍的12部~15部电影里有8部是完全自己研发的,也就是说,要实现知识产权百分之百自己拥有。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执行主编朱嘉于近日在京举办的中国影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对这种现象分析认为,有实力的资本大佬之所以这样做,是要实现IP自享、IP价值的完全拥有,从而实现IP价值增值。

      华谊兄弟目前的一个主打业务是拓展建设旅游小镇,这是一个完全轻资产的项目,但却有三个收入来源,第一是品牌使用费,第二是股权收益,第三是分成收益。而其中仅仅靠它的品牌授权,华谊兄弟就能够获得20亿元收入。

      在朱嘉看来,经营好IP就能够做到通吃。“好的内容产品决定了产业链条的长度、广度和规模效益;好的内容包括故事、作品、节目、活动等。”他认为,内容连接一切,规模驱动创新。制作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IP资源的整合开发与系统运营能力,IP经营能力不同,最终导致的局面是行业、企业将两极分化。而能不能拍续集是IP成熟的标志之一,延续才有品牌和IP的增值空间,优质内容得以持续经营。

      此外,投资与并购也是影视行业频繁出现的事情。当下投融资主要以影视项目投资和股权投资为主。对于市场、影视机构而言,并购是必要的路径,是一种商业模式,通过并购达到转型和拓展的公司比比皆是,比如万达、百度影业、腾讯电影、阿里影业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投资、并购的原动力都是为了利益,且利益最大化。但不能忽视的一个现实是,随着票房的走高,电影制作的投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成功的毕竟是少数。

      朱嘉认为,影视行业会与所有文化细分行业都发生关系,因为互联网时代是视频化表达的时代,视频化的集中体现便是影视化。因此,影视行业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驱动力和龙头,电影又是影视领域里的核心,在这块儿加速布局便是并购频繁的逻辑体现。

      大数据实现最优化匹配

      “大数据正在成为具有价值的资产,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正在成为主流管理模式,影视企业正在将大数据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曾参与协助15家公司完成上市的中盛投资首席执行官杨永强提出他的观点:大数据是企业赢得未来的市场法宝,这是不争的趋势和事实。

      大数据对影视业商业价值何在?在杨永强看来,未来影视行业,得用户者得天下。目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获得客户成为必须的手段和主要途径,而“80后”和“90后”及其爱好和习惯成为获得用户的必要条件。过去影视行业投入巨额广告和赞助各种商业活动,现在则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将精准营销做得更高效,做得更好,影视企业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

      互联网除了提供大数据,还提供了传播渠道。多年致力于电影发行的智发恒通董事长王宁,曾任乐视影业运营总监,于互联网、大数据对电影发行的帮助有切身感受。以前发行一部电影,都是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跑,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跑,现在网络、微信给了他很大助力。尤其是微信,“微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他说道。

      王宁介绍,2015年在发行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时,“自来水”的作用不仅是通过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络平台,更多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来传播,形成强大的口碑效应。“互联网给电影带来巨大的传播力量,是我从事电影发行这么多年以来最大的感受。”他建议,未来针对不同影片的类型,哪怕在互联网上,都要细分用户,才能使影片宣传效果达到最佳。

      杨永强也表示,系统性地深入挖掘客户多样价值有利于实现电影价值增值的最大化。在他看来,在影视行业,已有用户永远是最大的金矿,分析用户消费习惯和爱好,定位其文化需求,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为客户推荐已有的产品和单独设计的产品,而用户体验是影视企业现在和未来一直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他透露,目前他着手投资的几个大项目都跟VR有关。

      中国影人俱乐部创始人黄埔开疆认为,在互联网思维下,项目制作需有大数据支撑最优化匹配,营销发行是影响整个中国影视产业票房成绩的重要因素,金融将是推动影视文化产业规范化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新技术、科技产品的创新是改造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力量,中国电影产业正步入工业化体系。  (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