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第21期现代智库论坛
11月15日,我院举办第21期现代智库论坛,围绕“绿色生活行动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论坛刘旺洪副院长主持,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春华研究员做主题报告,省委研究室陈向阳副主任、省政府研究室沈和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邹农俭院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黄贤金教授等出席会议,来自省有关部门以及我院社政法片、科研处、各分院的专家和媒体记者40余人参加会议。
刘旺洪副院长首先致辞,对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请大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积极为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建言献策。刘旺洪副院长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江苏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江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除了要在生产领域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生产外,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基本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开始,通过移风易俗实现进步;需要相关机构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形成合力;需要新闻媒体高度关注与宣传报道,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环境,实实在在地影响社会。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春华研究员做主题报告。他认为,绿色生活是一种思想与思维,应以大绿色的观念来指导人们的生活。一是心中要有希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国家改革与发展要认同,对自然环境要敬畏,对世界文明要崇尚,人格意识要崇高。二是社会要有安全。生态环境、食品领域要安全健康,福利体系、法治环境要塑造安全感。三是保持道德上的底线。大绿色观生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目标、角色与意义三个方面,通过政府在大绿色生活目标上的引导,让社会公众主动进入有希望的绿色生活,以实现人的创新能力与崇高人格。
与会的领导、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省委研究室陈向阳副主任指出,目前江苏绿色生活的构建还面临一些困难,如思想认识尚不到位,绿色产品供给的配套政策、制度措施、监管等存在缺失。推行绿色生活需要加大绿色生活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绿色产品的供给,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的行为方式,加快建立健全绿色生活的保障机制。省政府研究室沈和副主任认为,江苏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突出的短板,需要综合治理。对此,应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污染总量,减少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占比,大力发展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减少污染区域,避免污染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强化科技支撑,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撑;加快立法,把土壤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邹农俭院长提出,通过综合治理推动绿色行动,要以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产业升级力度,强化技术支撑,推进新材料革命,尤其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绿色生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黄贤金教授认为,建设绿色江苏、推进绿色生活应从大的自然格局、大的产业格局、大的创新格局出发,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通过产权改革构建绿色生活;二是以市场机制引导绿色生活;三是以财富增长支撑绿色生活。
会上,有关领导、专家做了精彩的自由发言,科研处章寿荣处长宣读了“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