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如何做深做透融合文章

12.05.2015  14:39
 

内容好,路的价值才能体现;内容好,技术的作用才能彰显。


  《人民文摘》杂志近日更名为《人民周刊》,这本新更名的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日报出版社主办,已公开出版发行10余年。5月7日,《人民周刊》正式首发。在创刊号的封面上,写着这本新杂志的新定位——融合传播平台。“融合传播平台提法很好,找到了自身发展的突破口。”王君超,这位媒体人出身、现供职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如此表示。实际上,在专家和媒体人看来,《人民文摘》的更名和新定位背后,折射出的是处于深刻调整阶段的期刊业在融合之路上的新选择。

              怎么改:核心看点下深度聚合

              “这本新的《人民周刊》要加快传播速度、放大传播功能、注重思想力改造,以权威、正确的主流观点和深度信息整合赢得认同。同时细分市场,高端突围。它的目标是,成为各级领导的‘信息管家’和‘新闻秘书’。”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人民周刊》杂志社社长董伟如此考虑杂志的内容和读者群。

              那么,融合传播平台究竟如何融呢?董伟介绍,《人民周刊》文摘和原创兼收并蓄,每期杂志尽量囊括重点事件、热点问题的主流评价和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新闻,不同来源,不同观点,增强期刊的思想性、厚重感与高品位,从而很好地凝聚起刊物的文化力与思想力,与“心灵鸡汤”类传统文摘杂志形成差异化。

            《人民周刊》还是展示《人民日报》现代传播体系的窗口。人民日报社现有20余种报刊,还有多种新媒体,已经形成了“人民媒体”的传播格局,但是一位读者不可能全部订阅人民日报系列报刊,也不可能浏览“人民媒体”的全部,因此《人民周刊》开辟了《人民眼》专栏,展示社属主要媒体和新媒体的精彩报道。此外,《人民周刊》还以策划整合为抓手,在对信息、数据丰富占有的基础上,融旧出新,不拘泥于文本、图片、视频、网络、微信等媒介形式,使各种传播元素在一个核心看点下深度聚合,形成阅读气场。

            “从《人民文摘》到《人民周刊》,刊名的变化是外在的,内容的提升才是根本的。”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杜飞进对于《人民周刊》的要求是,在坚守党刊底色不能变的原则下,要精准自身定位,办成领风气之先的刊物。要走“精专深”之道,追求个性,实现差别化发展。而对于融合,杜飞进提出,《人民周刊》要抓住自身在融合发展大潮中启航的先天优势,大力推动内容融合,提升媒体公信力;大力推动渠道融合,提升媒体传播力;大力推动平台融合,提升媒体影响力;大力推动经营融合,提升市场适应力;大力推动管理融合,提升决策执行力,把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做深做透做好。

              如何融:深刻调整下高端突围

            从进入新世纪开始,我国期刊出版业的日子就逐渐不太好过起来,总印数出现拐点,并至今仍处于下行态势,估计今后三五年内可以预见的,还将是一个持续下行的走势。因此,专家们发出报道开头的感慨并不奇怪。但是,他们也认为,如果看清形势,找准定位,期刊业还是有活路的。

              王君超很赞同期刊做成一个平台型媒体,即综合了技术平台与媒体运作模式两者长处的媒体,这个概念是去年美国一位学者提出的,在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发展方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教授黄楚新则建议,期刊要在平台融合及与用户深度互动上下功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提出了一个新想法,过去传统媒体一直是内容与形式匹配两个要素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即便有再好的内容,也必须增加关系要素、场景要素,才能把内容传播出去、传播更广。他举例说,此前,微信升级后,要进入页面,先要完成一个打飞机的游戏任务。喻国明说,这个游戏他年轻时就玩过,算不上新鲜了。可是,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疯玩。原因就在于,它会把名字和成绩发到朋友圈,自动排名。“一个如此平淡的游戏,因为和社会关系的紧密对接,就这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这就是关系要素、场景要素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来早已定论的“内容为王”,如今却不断被“渠道为王”“技术为王”的说法所困扰,使一些业内人士的定力出现了游离。王君超建议,在互联网环境下,期刊仍应强调内容为王,以深度取胜。这一观点与杜飞进不谋而合。杜飞进认为,内容定位决定期刊命运。精神产品的生产最终还是要看其能否满足人们的价值认知、知识趣味、情感愉悦、审美享受等需求。不管包装形式怎么改、营销渠道怎么变,期刊永远是内容产品,期刊业永远是内容产业。内容好,渠道才有价值;内容好,技术的作用才能彰显。驴车马车牛车即使上了高速公路,它也跑不快,而且也体现不出高速公路的价值。

                杜飞进还提出,目前高端阅读已成为争夺焦点。这一判断是基于我国拥有一个规模相对固化、阅读取向相当稳定的高端阅读群。整体来看,今后期刊出版业仍将处于深刻调整的阶段,洗牌会越来越剧烈,通俗阅读需求将逐步让位于移动阅读,而高端阅读则将成为期刊出版的发展方向,并成为我国期刊出版业在阅争中取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