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产业,长块头更要长肌肉

07.05.2015  09:59

  江苏体育产业占GDP首超1%,但体育服务业仍很“贫血”——

  新华报业网讯 短短36分钟,一场拳击比赛吸金近5亿美元!3日,在美国上演的梅威瑟和帕奎奥之间的拳王对决,把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推上一个新高度。这场拳坛世纪大战,也再次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体育产业上来。

  体育产业前景不可估量。近日公布的《江苏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省体育产业2013年的增加值达626.11亿元,仅次于福建,居全国第二;占全省GDP的比重首次超过1%,达1.06%,高于0.63%的全国水平。不过,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上海、浙江相比,我省体育产业仍很弱小。

  十几家俱乐部无一盈利

  一提起体育产业,人们往往想到正打得如火如荼的NBA季后赛,想到西甲皇马、英超曼联等职业足球俱乐部。目前,我省也有十多家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职业俱乐部,但没有一家能盈利。

  舜天足球俱乐部是我省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俱乐部,俱乐部去年仅球员工资投入就超过1亿元,而收入不过三四千万元;南钢篮球俱乐部上赛季投入近5000万元,收入2500万元左右。舜天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刘军坦言,职业体育在国内还谈不上产业。

  在欧美职业体育联赛中,电视转播权、票务和商业赞助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皇马是欧洲职业足球联赛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俱乐部,去年总收入为5.495亿欧元,其中门票收入占两成,电视转播权和商业赞助各占四成;曼联俱乐部去年收入达4.33亿英镑,票房和转播权收入各占半壁江山。

  再看国内,中超联赛电视转播权今年只卖了7000万元,每家俱乐部能分到的钱仅相当于投入的零头。票房收入同样少得可怜,球迷产品更是可以忽略不计。舜天俱乐部主要收入来自于母公司国信集团的直接投入,今年虽有苏宁集团赞助,但相对于俱乐部的整个投入,比例仍较小。刘军认为,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至少应实现收支平衡或小有盈利,但目前国内职业体育俱乐部还不具备造血功能,产业也就无从谈起。

  近10年,我省先后举办十运会、亚青会、青奥会等高水平体育赛事,每年承办的体育赛事一直名列全国前茅,不过,这些大型赛事以政府公共投入为主,并未形成消费,难以形成持续效应。

  体育服务业还很“贫血

  作为体育产业核心的职业体育尴尬的经营现状,正是国内体育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缩影。

  以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其占比高低衡量体育产业发展水平高低。2010年,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达4410亿美元,接近GDP的3%,是汽车产业的2倍、影视产业的7倍;英国体育产业产值1987年已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排英国各产业第5位,目前已占GDP的1.7%。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产值八成来自体育服务业。2010年,美国核心体育产业产值达963亿美元,其中职业体育赛事产值占比高达37%,而NBA等四大职业联盟又占职业体育产值的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