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用声音抵达人心
黄铭
在靖江,有一群以朗诵去表现语言之美、文字之魅的人。
9月11日,泰州市朗诵协会成立,靖江市共有24位朗诵爱好者被吸收为会员。他们来自我市教育、媒体、企业、文化等单位。他们以语言艺术为爱好,陶冶情操,传承经典诗文,传递精神力量,传达直抵人心的感知力量。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朗诵爱好者,观察他们沉浸在朗诵世界里的精神面貌,分享他们对声音艺术的热爱和心得。
张林海:在阅读中看到自己的成长
省靖中物理老师张林海,不久前获得江苏省“行知伴我成长”中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第一名。在课堂上,张林海力求用准确、简洁、有效的语言面对学生,“其实,上物理课与朗诵没有太大关系,只要讲好普通话就行。”他说,朗诵是他的业余爱好。
有人从小喜欢绘画,有人喜欢歌舞,张林海喜欢听相声、评书和讲故事,于是刻意模仿、学习,久而久之,他在朗诵方面出类拔萃。上大学后,要在一群各种口音的同龄人中间,保持开口就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需要莫大的勇气,张林海坚持了下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加上不断地阅读,他的朗诵水平突飞猛进。
记者在很多场合见过张林海的主持、朗诵和演讲。他的声音清亮生动、抑扬有致,情感表达细腻、精准、韵味悠长,台风也庄重、大气。他说,这一切都是阅读和朗诵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我很愿意‘阅读’,尤其是‘读’。朗读可以让我体会文字的意味,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逻辑、情感和内涵。阅读多了,会给心灵带来熏陶,感受人生的成熟和厚重,也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渐渐成长和丰盈……这些收获,远远比获奖和得到别人的称赞重要得多。”
因为张林海从事教育工作,记者便问他,对于如今小朋友大多不会说方言的现象怎么看?他认为,方言是小众文化,却是一方水土文脉的一种,因此孩子有必要了解方言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传承方言。他说,如今孩子不说方言,是因为成年人没有重视自己的地方语,“很多靖江人是将靖江话作为搞笑工具的,导致靖江人认为靖江话没有美感,而是搞笑的、无厘头的东西,谁会所以孩子说‘土话’呢?其实方言一样能朗诵出打动人心的效果,从事语言工作的人、从事语文教育的人,有责任传播优美的、特色的地方语言。”他说。
缪旭东:网络好声音“千纸鹤”
一名好的朗诵者一定会将声音的速度、力度和亮度掌握得得心应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朗诵风格,如: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等。而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泰州市朗诵协会会员、靖江市苏源热电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缪旭东更喜欢用舒缓平实、静静的诉说式风格,以独特而磁性般的嗓音,打动听众并与万千听众产生强烈共鸣。
缪旭东,网名“千纸鹤”,是荔枝电台FM和“为你读诗”客户端的资深主播,几年来发布朗诵作品将近1000篇,他的作品深受听众喜爱。
“千纸鹤”在荔枝电台FM12470被评为优质电台,几个平台合计拥有粉丝6万多人,点击量超过600多万次;2014年在“为你读诗”客户端被评为“年度最火主播”。
轻柔悠远的音乐响起,“千纸鹤”用平缓流畅、极富磁性和穿透力的声音缓缓诵读,将听众带入了作品蕴含的种种意境中。他的朗诵作品好多点击收听量上万甚至十万以上。
“朗诵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将文字作品转换成有声语言,就朗诵爱好者来说是一次语言功底的最大挑战。
与很多朗诵者一样,“千纸鹤”刚刚接触朗诵时,也会常常无意间冒出靖江口音,也会有吴语系中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的缺陷,但经过不断练习,他克服了这些困难,完成了一个个优秀的朗诵作品。渐渐地,听众对他的声音、对他的作品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继而认可他,甚至追随他的声音,这些给缪旭东带来了莫大的鼓励和幸福的成就感。
生活复杂喧嚣,缪旭东通过诵读,走进了一片安详而美好的芳草地,他平时没什么娱乐活动,现已将朗诵作为自己的最佳业余爱好。如今,他隔三差五录制配乐朗诵节目,将作品上传至“为你读诗”客户端、荔枝电台、喜马拉雅网、iTunes和派派网等媒体,与喜爱自己的网友、粉丝分享自己的“好声音”并成为好朋友,作品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赞扬和认可。
缪旭东用他那磁性而穿透力般的嗓音徜徉在朗诵界的诗歌花海中,祝愿他在未来的朗诵征途中给万千听众带来精神上的巨大共鸣,成为中国朗诵界独特的好声音。
吴 俊:全民阅读好,全民诵读更好
靖江市第一中学校党委委员、办公室副主任吴俊,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朗诵给他的课堂带去了别样的风景和味道。因为擅长诵读,他上课时,会用纯正的普通话和充沛的情感,将课文朗诵一遍,引得学生热烈鼓掌。而学生往往通过他的诵读,或者吴俊指导他们进行诵读,对课文的理解常常无师自通——“这就是诵读的神奇!被选进课本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经典,都适合朗诵。而朗诵课文必须先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它表达的深意、蕴含的情感,当学生能够充满感情地读出课文时,也就意味着他(她)已经懂得了作者的本意。”吴俊说。
对工作帮助很大,这仅是朗诵给吴俊带去的收获之一。大学时期,吴俊的一位老师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他在老师的指引下,渐渐走进众人目光,展现声音的艺术。那是学校某一年的建党纪念朗诵会,吴俊拿着一首诗,反复练习发音,揣摩字词的情感处理。舞台上,他激情迸发,声情并茂,诗歌在他的声音中再次获得了灿烂的生命。那一刻,与其说他被自己的朗诵惊呆了,不如说他被朗诵艺术俘虏了。
参加工作后,单位给了他更大的舞台,主持、朗诵、演讲,但凡这些,都有他的身影。有了小家庭,有了可爱的儿子吴常禹,吴俊再次发挥特长:就是给刚刚咿呀学语的儿子读童话书。“书里不同角色的话语,我能够读出不同的声音,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儿子对我的声音是又崇拜又着迷。现在,他已经是外国语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我的影响下也迷上了朗诵,经常参加学校里组织的朗诵会。”提起儿子,吴俊话中沉浸着满满的父爱。
朗诵,能让人沉静!这是许多接受采访的朗诵爱好者的共识,吴俊深有同感。他说,解读一篇篇文章,分析一段段文字,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内心有了诗人的情怀,才能在浮躁的当下保持初心和致远。因此,他呼吁,学生要练习诵读,老师要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这对他们的将来大有裨益。“现在正提倡全民阅读,我认为全民诵读更好!相信喜欢诵读的人们,一定会和我一样有所收获。”吴俊说。
黄 铭:天赋和兴趣是朗诵 的基础
10月16日,泰州市举办“理论故事大赛”决赛。靖江文化馆副馆长黄铭讲述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谁说动物无情?人间存大爱,万物有灵性。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我们危害了自然,也就危害了人类自身。”在黄铭动情的诉说中,台下有的观众抹起了泪水……经过角逐,黄铭获得了泰州市“理论故事大王”称号。
黄铭始终记得,少年时代,收音机里播放的《向阳院的故事》,那是他最初的普通话启蒙。上世纪70年代,说实在的,能用纯正普通话教学的老师不多。黄铭在当时的城中小学上学,跟着家里的收音机学普通话。黄铭上四年级时,班级开班会课,同学们准备了唱歌的节目,却少一名指挥,黄铭自告奋勇举手“应战”。老师有点不相信,便给他出了个“题”:朗诵一首老师自己写的诗歌。黄铭一“诵”成名,以后每次语文老师教新课文,都由黄铭开篇朗读。后来,他还到学校广播站客串播音主持,学校文艺活动中也常有他的朗诵表演。
参加工作后,黄铭的业余爱好是搞文艺。有一次,乐队排练一个歌名为《阿里巴巴》的小合唱,歌曲前面有段独白,让谁说呢?大家站成一排,一个个测试,黄铭是最后一个,等他说完,大家不约而同把票投给了他。这首歌在当年的文艺节表演中走红,有一个人深深地记住了黄铭的声音,那就是当时县文化馆写小品的许振球。1989年,许振球写了一个小品,代表靖江到扬州参加表演,他邀请黄铭饰演小品中的男一号。从那时起,黄铭开始正式接触舞台表演。他后来还在电视剧《都市劫车案》和《金陵一家人》中饰演角色。
多年群众文化工作,黄铭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也练就了一口标准、纯正的普通话,令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是靖江人,而误认为他是北方人,还有人认定他是学播音出身的。“嘴皮子是练出来的!”黄铭总结,现在他依然保持着每天诵读的习惯。随手翻阅杂志、报纸、文件,看到合适的文字他都要开口读一下,保持对声音、对语言的敏感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朗诵,才会去钻研它、学习它,也才会取得成就。黄铭总是赞叹朗诵的美感和美好,译制片配音演员丁建华、童自荣、乔榛,纪录片解说名嘴赵忠祥、任志宏、李立宏等,都是黄铭的偶像。他说:“这就是声音艺术的魅力,是值得我们为之倾倒,并努力追寻的语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