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生的立体化样本
——常州天宁法院民一庭荣获集体一等功纪实
□本报通讯员尹大林杨峰本报记者戴丽娟
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民间借贷……在人们的印象中,法院民一庭案件琐碎而繁杂,少见大案要案,虽没有惊天动地,但却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最为密切,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民生庭”。近年来,常州市天宁区法院民一庭始终坚持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导向,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司法举措,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努力在一个个涉民生案件中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2月2日,天宁法院民一庭被省高级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
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优质高效
80多岁的徐林谊老人曾和60多岁的养子张光海因赡养问题而多次到法院起诉,两人之间的关系势如水火。鉴于两人都年事较高,承办法官多次上门调解,终于使双方达成了协议,张光海每月支付徐林谊300元赡养费,徐也继续在张家居住。
没想到事情远没有结束。由于老人与养子之间在共同居住上产生了矛盾,此后一段时间内,徐林谊天天到法院“报到”,不愿回张光海家,甚至晚上也要住在法院,事情变得棘手起来。
鉴于老人的态度,要和养子在一起居住看来是不合适了。于是,法院帮忙联系了多家养老院,都被徐林谊一一否决。原来,他想住进离张光海家最近的那家。可是当时,那家养老院已经满员了,无法接收。法院通过和民政、街道等多方联络和争取,徐林谊老人终于得偿所愿,事情总算是画上了句号。(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去年底,徐林谊老人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我父亲还在念叨,要感谢法院。”在写给政法委的感谢信中,张光海充满了对法院的感激之情。
“有些涉及百姓民生的案件法律关系很简单,但实际的处理难度却很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就算案件结掉了,那这个案件的处理也是失败的。”民一庭庭长许小华深有感触地说。
天宁区地处常州主城区,医疗、教育、金融、交通机构集中,各类企业众多、人口密集,涉及群众民生的案件易发、多发。对此,民一庭确立了以化解矛盾、弥合分歧、修复关系为重点的审判工作思路,创新举措,不断提高涉民生类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近年来,天宁法院民一庭妥善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类案件。如谈某某诉谈某等遗嘱继承纠纷案、虞某诉某银行常州分行信用卡纠纷,案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新浪网等以《谈家的战争》、《男子一信用卡透支6毛钱,6年后欠费近万》为题进行报道,起到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社会关系修复模式专业精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保障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闹医”“伤医”等恶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在修复医患关系、保障和谐有序的就医环境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医患纠纷要以患者看得见的方式查明事实真相,增强患者对结果的认同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紧张医患关系的标本兼治,才能缝合医患之间的巨大裂痕。”分管民一庭的副院长商建波告诉记者。
天宁区云集了常州市绝大部分的三级甲等医院,每年的医疗纠纷案件都占了民一庭案件的很大分量。对此,民一庭成立了专业化合议庭,由一名副庭长担任审判长,建立了由30多名医学专家组成的辅助人才库,努力做到医疗纠纷处理的“高、精、专”。
在审判过程中切实加强与患者的全方位沟通,在鉴定程序启动前进行风险提示,判决前进行释明提示,判决后进行答疑解惑,必要时,安排医学专家就专业问题进行解释,让其感受到审判的透明,促进医患纠纷的妥善化解。同时,积极畅通患者的救助渠道,倡导并推动了常州市医疗机构保险基金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由医疗机构单独负担医疗责任的成本,达到了损害救济的目的,缓解了医患矛盾。
在构建和谐劳资格局方面,民一庭同样不遗余力。一方面强化源头化解,通过定期与用工企业召开座谈会,向企业负责人和人力资源主管人员宣传劳动法律法规,督促和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用工机制,从源头上杜绝纠纷的发生。同时加大对工人的普法力度,引导他们依法维权。近五年来,辖区内没有发生过一起劳动争议群体性事件。另一方面注重与外部机构的协调配合。在审理上,不断提高审判效率,在区劳动局设立了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实现仲裁到审判一站式服务,让劳动者少跑腿,快维权。同时积极加强与外部单位的联动,与市、区劳动局、仲裁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联动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及疑难复杂案件进行探讨,提高了劳动争议案件审判质量。
近期,一起某房产中介公司涉及45人的劳资纠纷在承办法官的努力下,被成功化解。公司负责人在转移了相关财产之后,企图出境被法院采取了边控措施,最终,在法官的严厉教育和耐心说服下,被告将30余万案款全部缴存到位。领到了一万多元工资和赔偿金的杨某笑着说:“打官司之前,听说公司账上都没钱了,也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年前法院就帮我们把钱要回来了,很开心!”
审判人才培养机制成熟完善
优良业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天宁法院院长黄亚庆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作为实施者的人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对一个法院来说,人才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该院民一庭始终将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此,他们建立了定期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五下午通过疑难案件通案、优秀判决书研讨等方式促进审判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推行审管月报机制,将每月审判工作进行总结,推行好的经验做法,促进完善今后的审判工作;成立专业化审判小组,负责审理类型化案件,着力培养专业化审判人才;建立“传、帮、带”机制,帮助年轻法官迅速适应角色;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对廉政建设始终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时刻绷紧廉政弦,确保公正、高效、廉洁司法。近五年来,该庭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建立先进典型激励机制,每季度评选出两名“法官之星”,形成“比、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近两年,先后有多篇案例被省法院公报录用,两篇判决书获得“金法槌”奖,30多篇学术论文被国家级、省级重点期刊录用。
通过不懈努力,该庭先后培养出了邵洁、许小华、王家瑞等一批获得“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优秀法官”“十佳法官”“天宁区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的优秀人才。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