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服务新举在苏州园区推广 自贸区经验落地江苏
新年第一天,上海自贸区税收服务创新措施率先在苏州工业园区推广。自此,园区与上海同步复制网上自动赋码、网上自主办税、网上审批备案3项举措,真正实现“多让数据网上走、少让百姓路上跑”。省国税局局长胡道新说,非居民税收网上管理、电子发票网上应用、网上按季申报等另外3项创新举措,不久也将在园区率先复制推广。作为改革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经验做法正在江苏省快速落地“花开多枝”。
综保区试水“先照后证”
简化审批、促进投资便利化,是我省各地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重点之一。
发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地缘优势,南通在重点领域、重大载体、重要功能、行政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快与自贸区对接。该市综合保税区在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拓展金融新型业务等方面先行试水,去年5月试行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南通还与上海县、区联手打造9个跨江合作园区,搭建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前沿平台。
南京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监管模式,探索多项审批简化、投资便利化管理举措,出台综保区发展35项新政。便捷外资审批,赋予综保区设立及变更事项的市级审批权限;简化工商登记,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年度报告告示制度,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去年9月1日起,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实施自贸区“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制度”、“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制度”,综保区全面实施“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智能化卡口验放”等制度。园区报关公司每天有700多票货物进出,“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制度”使企业手续由4至5项减为1项。报关员张丽娟说,“每票报关单节约1分钟,一天就节省近12个小时,公司可减少2—3个职员。”
跨境人民币收支增五成
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贸区创新试点的重头戏。借鉴复制自贸区金融财税改革经验,成为我省寻求突破的重点之一。
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离岸金融、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质押融资等创新改革,在无锡人看来充满吸引力。该市加强民营金融和新小微企业融资机制与平台建设,使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内保外贷、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尽快惠及实体企业。
对接上海自贸区、创新金融服务,去年全省金融行业交出不错的成绩单。以人民币跨境融资创新试点为例,去年1—11月,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有141家企业发生双向借放款业务,跨境借款收入68亿元,放款支出2亿元。苏州工业园区有30家企业办理48笔跨境人民币贷款合同登记,合同金额19亿元;提款36笔,金额13亿元。同期,全省跨境人民币收支6202亿元,同比增长47%,占同期全省跨境支出总额的16.5%,比重较2013年上升5个百分点。
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扩大,全省参与此项改革的企业从上年两家增至去年16家,试点地区也由苏州1个市增加到9个省辖市。
省国税系统推广复制自贸区税收服务新举,清理329个税收管理明细事项,取消157个业务流程调查节点和46个审批节点,把49个审批事项通过授权或职能转移调整到办事服务前台。
通关省时间物流省费用
贸易多元化试点,是苏州工业园区承接自贸区经验溢出的一大成果,外贸企业特别看重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固瑞克贸易(苏州)公司仓库经理陆丽芳说,“如果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我们无法对国内客户开出增值税发票,成本上升,严重削弱销售产品竞争力。”苏州长城开发科技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姚晓倩测算,享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之后,公司内贸成本将降低300余万元。
同样在苏州工业园区,去年10 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开展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改革试点,医用微生物、人体组织、人体血液及其制品、生物制品等特殊物品由逐批审批改为年度审批,查验改为现场查验与视频查验相结合,100%查验改为按企业诚信和产品风险实施抽批查验,每批货物至少节约5个工作日和1000元物流费用。
还有全球维修、货物检验检疫模式的对接。借鉴进口货物预检验制度,对园区UPS、大田、卡特比勒、宏高等19家知名物流供应链仓储物流企业实施“预报即放”模式,去年前11个月完成物流配送货物超过10万批,企业节约物流通关费500多万元。
南京海关率先启动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海关总署首批推出的14项可复制推广创新制度已有11项在我省落地。“境内外维修”新增7家试点企业,业务量增长95%以上;“统一备案清单”使申报要素由以往的2类69项统一简化为30项;“集中汇总征税”直接为企业节约资金100万元。苏州新宁物流有限公司与省内其他综保区、出口加工区开展保税货物结转业务,不再要使用海关监管车辆运输,每次进出区都要报关,还可在省内各特殊区域间通过信息化系统数据比对,实行自行运输。公司副总经理张传东说,“以前要提前一天安排有关车辆,做好单证准备,现在可以当天把数据发到系统,报关等待时间大大减少。”(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