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竞推公共服务政府采购 升温迅速还须专业操作
本月16日,苏州市首届“公益伙伴日”上,将举办一系列公益项目的洽谈、论坛,推出125个公益项目公开接受认购。离正式签约会还有一周,已有半数项目被“购买”,涉及养老、助困、青少年陪伴等多项民生服务。苏州首届“公益伙伴日”活动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政府掏钱,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新式社会公共服务正在快速铺开。
甲方:
社会能办好的,都交给社会
公共服务公开采购,政府是绝对的甲方。
我国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力推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涉及教育、卫生、人社等多个领域,其中有10项涉及民政,包括: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安置、扶贫济困、防灾救灾、社区建设等。
“下周的首届‘公益伙伴日’上的公益项目洽谈会等活动释放一个信号:今年是购买‘实验年’,也是‘突破年’。”苏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处处长王林兴介绍,届时将有100多家公益组织集中推销自己,吸引企业和政府洽谈交易。此外,苏州财政已列出首批购买服务清单,民政等4家单位拿出52个项目。“能拿出来的服务,都要拿出来采购。我们搭建洽谈会平台,融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股力量。这也是发达国家的路径。”
省级层面的服务采购,在民政领域也已试水。去年10月,全省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在省政府采购中心首次公开招标,239家基层社会组织竞投120个公益服务项目,财政投入1000万元购买为老、助残、助困和为青少年服务等项目。元旦前,项目资金已拨付到位。
乙方:
虽“苦尽甘来”,仍欠专业火候
政府纷纷出台购买服务清单,作为乙方的社会组织准备好了吗?
王琛是一家年轻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如何切到政府采购的“蛋糕”,她动了很多脑筋。她设计的“无物业小区治理路径探索”,进驻南京新街口街道尖角营小区已经满一年。项目组4位年轻人不仅募集辖区内企业和居民捐款,设立阳光公益基金,还成立了业委会,每月一次议事会。老旧的楼梯扶手、破败的广场,面貌一新。项目还招募居民拍摄微电影《平台》,向900多个老小区推介该模式。
接下了政府采购的项目,有了资金,社会组织可谓“苦尽甘来”,但仍然喜中有忧。扬州琼花观社区13家社会组织最近又忙活起来,要竞标本月15号的省级社区公益项目。“这是去年流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李华说,去年他们中了两个标,共18万元,采购金年前已到账。用这笔钱,他们为空巢老人安装了红外线报警器,还向100个孩子提供放学后陪伴服务。李华兴奋地表示,仅一年多,社区就拿到政府8个项目,达136万元。“现在资金有了,却很有压力,得尽快提升专业能力!”扬州去年就有多家社会组织因项目中期评估不过关,被终止了合同。
淮安市彩虹雨儿童能力发展中心是一家民营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负责人朱海童最近很焦虑:“去年承接了一个省级公益项目,先期拿到3.5万元项目费,但如何管理项目、记账凭证、经费兑付,整个流程都不懂。”这家弱小的机构,只聘请了一名兼职会计,应对中期评估和财务审核,感觉“头大”。
很多社会组织对怎样制作标书以及投标、中标还很陌生。南通市崇川区亲子俱乐部负责人周玉暄说,参加过一次公开招投标后,才发现自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方:
监管,应贯穿采购始终
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陈剑平说,前年苏州在省内最先试点公益创投,培育了一批社会组织;去年搞公益采购,让社会组织熟悉了各项流程;今年搞百大项目洽谈,才真正进入“实战阶段”。
据悉,苏州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0.4家,持证社工占全省1/3。苏州还投入1亿多元建成50家“孵化器”,培育专业组织。目前,全省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达6万多家,居全国首位,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供应商”。
“社会组织,要数量,更要质量。除了培育,跟随清单一道出炉的,还应有制度,透明操作、全程监控该成为购买服务与生俱来的基因。”南京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许益军说,购买服务不能一哄而上,表面热闹,成效平平。
苏州市民政局长李永根表示,下一步将建立第三方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购买资金的绩效性和安全性,并固化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流程和模式。社会组织分级管理,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法人治理结构也要同步推进。
南京市也于去年底启动公益创投资金监测管理,由公益创投协会和天勤会计事务所中标,联合对每年3000万元公益项目采购金评估监管。项目评估中心聘请80名专家组成,每个项目中期、结项评审都会随机抽取专家参与。
“购买服务要可持续化,还需防止项目设置不当、定价不合理,竞争不充分,政府花了钱、事情没办好等问题。”许益军建议,政府应架构好监管体系,项目发包、购买、实施、评估等,要用法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地方应出台配套法规,每一个环节都要标准化。还要大力培育第三方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应该贯穿采购全过程,实现财政购买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