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我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30.10.2014  11:51

  1-9月,在工业发展逐步进入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增速调档的周期性阶段时,工业发展缓稳态势显现,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未来工业增长预期总体平稳。鉴于工业结构、发展动力、增长方式转变的环境和客观条件依然复杂多变,未来我省工业领域需要注意研究发展趋势,积极应对,保持工业运行的整体平稳。 

   一、 1-9 月工业经济运行概述  

   (一)工业缓稳态势显现  

  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3351.7亿元,同比增长10.1%,与上月持平,工业规模继续扩大,整体运行平稳。从内部构成看,轻、重工业增势稳健,轻工业完成6529.4亿元,同比增长9.9%,重工业完成16822.3亿元,同比增长10.1%。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营工业(12%)快于全省水平1.9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5.2%)环比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从企业类型看,股份制工业生产相对平稳,实现增加值13130.6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全省平均1.3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提高至57%。从产销对接看,全省工业产销对接基本平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3%,环比提高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在98%以上。 

  从全国和周边省份看,1-9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沿海的广东(8.4%)、浙江(6.6%)、山东(9.5%)、上海(5.4%)等周边省份工业生产平稳。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和上述各省(市)高1.6个、1.7个、3.5个、0.6个、4.7个百分点,位居东部沿海省份前列。 

   (二)重点行业增势回落  

  1-9月,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107498亿元,同比增长8.4%。列统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5%。受产能调整、结构转型的影响,全省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累计产值排名前四位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分别回落2.9个、1.5个、2个、5.8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提升、工程机械市场回暖等影响,机械行业增势平稳,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1.9%、11.8%,同比提高3.5个、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对产值增长贡献率有所提升。此外,医药、轻工、纺织、建材等行业均实现稳定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主要指标仍居全国榜首,新承船舶订单量为321艘182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1.2%,占全球份额的18.5%、全国份额的34.7%,18家重点船厂贡献了全省96%的新船订单。 

   (三)区域发展“北快南稳  

  1-9月,苏南、苏北、苏中三大区域工业生产有序平稳,继续呈现出“北快南稳”的区域发展格局。苏北地区继续致力于将土地、人力、政策的要素禀赋与苏南地区的技术、信息、资本等有机融合,工业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29.3亿元,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以上,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增长的重要一极。苏中沿海地区以特色产业集群为基点形成区域相对优势,南通、扬州、泰州完成工业增加值2132.4亿元、1627亿元、1633.9亿元,分别增长11.5%、12%、11.8%,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逐渐提高。特别是在造船行业,三市新承接订单量占全省总量的78.6%。苏南地区按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要求,发挥总量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工业增速保持平稳,保持在5%-10%的区间,成为全省产业升级调整的支点。此外,各区域工业产销情况良好有序,工业产销率均维持在98%左右的高位水平。 

   (四)工业投资结构优化  

  1-9月,工业完成投资14216.4亿元,同比增长11.9%,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其中列统的30个制造业行业门类中,24个行业投资增速较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前三季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于往年同期,但我省投资总量已经很大,对全年工业稳增长能够形成较好支撑。重点工业项目将形成稳增长的持续拉动力,前三季度工业施工项目、本年投产项目均保持增长。纺织、轻工等行业投资增长较快,纺织服装、服饰业投资增速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机械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等投资增速较快,其中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长14.5%、23.5%,高于工业整体投资增幅,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2.3个、15.5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继续放缓,如“两高”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从二季度以来呈现负增长,有效降低全省工业能耗。 

   二、问题及简要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我省工业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保持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 一是结构调整与工业稳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从增速趋势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我省工业发展增速回落态势明显,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旧延续今年以来的回落趋势,回落1.4个百分点。从结构调整角度看,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调控重点多为产能过剩或高耗能产品,也就是重化工行业产品,政策上抑制了保持工业较快增长的预期。但是在我省的工业组成中,重化工业仍是拉动我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占我省规模以上产值29.4%,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2.4%。同时,2014年我省单位GDP能耗目标为下降3.6%,为完成能耗目标,结构调整力度势必加大,高耗能的重化工行业将是受影响波动较大的领域。所以,高耗能行业的高速增长不仅难以持续,而且其波动将对我省经济稳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存在矛盾。 二是市场需求总体偏弱。 需求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叠加影响仍在持续,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与上月持平,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处于9个月以来较低水平;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8%,这是持续31个月同比下降,环比下降0.4%,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仍面临需求不足,下行压力较大;我省工业用电指标持续走弱,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0.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同比下降1.7%。 三是工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工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以及提升整体产业水平、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也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2013年起全省工业投资增速呈现回落趋势,2014年以来更是出现了连续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现象。前三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9%,较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6%。目前工业投资增长和后续项目的准备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限,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简要建议  

   一是政策扶持的分类性。 现阶段,国家陆续出台了针对船舶、光伏、生产性服务业、低碳技术、过剩产能置换等政策措施,我省需要按照上述政策的导向积极申请国家支持,筛选出一批优势企业、行业龙头,强化银企对接和用工对接,缓解资源瓶颈,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同时,对有基础,有潜力但出现暂时困难的行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针对突出问题和矛盾出台帮扶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转型发展赢得时间。以此思路,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找准结构调整的方向,把握好调整力度和节奏,在调结构和稳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工业布局的错位性。 近期国家提出的“两带一路”战略以及国家发布的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指导意见,我省要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进程,主动参与重大产业项目,按照国家长江流域产业链和价值链布局,主动改造升级现有江海联动的产业规划,明确开发导向,错位发展,分别提升沿江、苏南、苏北、苏中、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层次。同时,抓住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契机,创新开放合作制度,利用比较优势更多地参与生产、经营、销售的区域合作,实现市场的延伸和扩大。 

   三是企业市场地位的主体性。 当前我省工业发展已进入到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转型升级要切实依靠企业这一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同时注重把企业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提升企业市场活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