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动向

22.10.2014  13:32

  综合改革。9月12日,省政府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研究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省长李学勇主持。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强调,一要加大改革措施落实力度,二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三要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四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五要加大民生幸福工程实施力度。 

  9月18日,省长李学勇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省政府年度30项重点改革任务实施方案》。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按照“四个围绕、四个落实”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年度重点改革任务逐一落地、见到实效。 

  9月25日,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统筹当前改革推进与长远改革谋划,真枪真刀推进改革,群策群力把各项改革任务抓实抓到位。会议审议通过了《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实施规划》参照中央的做法,对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273项重要改革举措,按整体推进和轻重缓急,统筹平衡相关改革的次序和总进度,形成了既有分工责任、又有时间节点控制的整体规划,每个项目都明确了改革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时间进度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形成单项施工方案。会议要求省改革办会同专项改革小组和相关部门,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9月20日,省长李学勇在常州调研考察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向转型升级要动力,扎实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他指出,产城融合既是发展的载体,也是改革的载体。常州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抓住试点机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突出以人为本,突出改革创新,突出四化同步,突出生态建设,通过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促进常州在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城市转型发展、民生质量提升,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9月29日,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开发区工作会议。副省长傅自应到会讲话。今年是我国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30周年。我省开发区从1984年以来发展迅速,逐渐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优势产业的集聚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2013年,开发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1976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5%;城镇化率达到64.1%,居全国前列。傅自应说,开发区要在发展理念、办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坚持特色化发展,统筹协调区域发展,要突出做好开发区的规划工作,加快培育创新驱动能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加快立法工作,完善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努力开创开发区工作的新局面。 

  社会领域改革。9月3日上午,省长李学勇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提出要求,研究确定一批取消下放转移的行政审批事项,审议一批转职能、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和法规条例。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立足当前办好实事、着眼根本构建体系,加大民生幸福工程推进落实力度,基本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会议要求对《意见》作出进一步修改后提交省委常委会审议。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统领,抓住国家在江苏开展省级深化医改试点的机遇,正确把握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积极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框架,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会议还审议了《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草案)》、《江苏省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修订草案)》,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投资体制改革。为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能,定向精准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中的关键作用,9月23日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发布2014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通知》,在健康养老、网络工程、生态环保等领域推出了总投资4300亿元的20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项目。这批项目涵盖油气管网等网络工程,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工程,清洁能源等能源保障工程,公路、港口、航道、机场等交通工程,健康养老等民生工程,现代物流、科技体系信息服务技术等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等。我省将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独资、特许经营、PPP(公私合作伙伴)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其中,拟采用PPP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项目110 个,涉及总投资约3000亿元。 

  行政体制改革。9月25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省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经过一年多来的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改革初期的889项减少到375项(不含申请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8项),实际取消下放调整数占原行政审批事项总数的56.9%,提前完成本届省政府取消下放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我省提出以建立5张清单、搭建1个平台、推进7项相关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架构。5张清单,即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全面梳理政府职权,建立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投资审批“负面清单”;清理项目资金,建立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减少收费项目,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 

  金融领域改革。今年我省在总结融资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增加财政担保资金和合作银行,财政担保基金在去年4000万元的基础上,又新增4500万元,总额度达到8500万元。另外今年还与省农行、邮储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发挥这两家银行网点多、人力足、实力强的优势;扩大贷款发放规模和融资改革范围,今年贷款授信总额度可达17亿元,融资改革范围实现全省县(市、区)域全覆盖;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机具等作为质押担保,简化贷款手续,优惠贷款利率,服务农民合作社发展。 

  市县改革。扬州市出台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工作意见。涉及五个方面,分别为改革方向、改革途径、审批改革权限范畴、改革具体事项及相关工作要求。审批改革范畴为市级审批权限以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增资、股权变更、经营范围变更等事项;改革总体方向为“一表式受理”、“清单式审核”、“备案化管理”并“取消部分审批事项”;改革途径为承诺与告知对应、形式要件审核、探索建立网上预审平台及实行限时办结制。 

  宿迁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深化改革的23项重点工作,力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清理和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对特殊需求的申请事项实行申请即办制。二是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流程,推进登记注册并联审批和“四证(照)一体”向县区及工商所延伸,提升投资建设领域审批效能,创新民生领域审批、收费服务方式。三是健全和完善后续监管机制,增强部门间的监管合力,推进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快证照联动平台的建设进度,着力查处无证无照行为。四是规范行政审批服务类(鉴证类)中介组织,推动行政审批服务类(鉴证类)中介组织去行政化改革,严格查处行政审批服务类(鉴证类)中介组织违法经营行为。五是强化市、县(区)联动推进改革,对推进县(区)并联审批和“四证(照)一体”建设和运行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做好项目下放县区的管理工作,建立定期向市政府报告制度。 

  淮安市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对未来六年金融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淮安市金融业力争到“十三五”末,在总量发展上,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300亿元、4000亿元,增幅在全省保持前列;金融业增加值占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6%和11.2%以上。在资源集聚上,把淮安金融中心建设成为金融机构集聚、金融设施先进、金融业态发达、金融服务高效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实现20家境内外挂牌上市企业,全市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分别达45家、40家、50家。在直接融资上,实现企业发债等各类直接融资余额500亿元以上;民间资本在地方金融机构股权中占比明显提高,全市小额贷款公司60家,实收资本超50亿元。在金融服务上,通过加大贷款贴息、担保保费补贴力度等,确保涉农、科技、小微等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金融业竞争更加充分,产品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普惠金融理念得到进一步践行。在金融生态上,实现金融生态优秀县县域全覆盖,信用乡镇覆盖率100%,不良贷款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县两级监管机构健全,地方金融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无锡市积极助推贸易便利化。目前,该市商业银行柜台办理收结汇和售付汇业务比之前节约70%时间,企业资金回笼时间大大缩短。为响应国家简政放权号召,无锡市外汇管理局仅在经常项目管理中就取消了82%的行政许可,整合废止了80%的法规,其中,仅针对本市进出口企业的货物贸易改革,就废止了100多件法规,最近,无锡外汇管理局又取消了外汇行政审批事项20余项,极大方便了企业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