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人和政府凑足247万 南京“最美河房”迎来新生

09.12.2015  10:46
 

糖坊廊61号河房开始修缮

 

钓鱼台巷192号、196号成了一片废墟

吴家账房

  

  新华报业网讯  早在2009年江南时报就曾报道《南京“最美河房”面临倒塌危险》,关注秦淮区糖坊廊61号——有150年历史、保存完整的糖坊廊陶氏河房的“隐患”。

  让人庆幸的是,这处地基侧沉的老屋,昨天基本完成了加压灌浆。整幢河房将有望不再往南倾斜,而东面的封火墙从墙头到墙脚被“”开的一道一指宽的裂缝也将不再越撕越大。

  交汇点记者  黄勇

   最美河房”修缮耽搁了好几年

  “南京河房,夹秦淮河而居。绿窗朱户,两岸交辉,而倚槛窥帘者,亦自相辉映。夏月淮水盈漫,画船箫鼓之游,至于达夜,实天下之丽观也。”从明吴应箕《留都见闻录·河房序》的文字中,可见南京河房是何等的讲究。在城市没改造前,南京内秦淮河两岸河房可谓多矣,沿着内秦淮河,绵延十多里,比比皆是。城市改造后,绝大部分河房却尽毁。

  建于清代中晚期的糖坊廊61号陶宅,因保存较好,被认为是南京内秦淮河现存河房建筑中历史文化价值最大的一处。糖坊廊位于城南中华门内镇淮桥西北,东南起中华路,西北接长乐街,原名叫灭街,后讹化为篾街,再后来,因设糖作坊,且街道两旁建立官廊于此,故而得名。61号陶宅藏在变窄了的糖坊廊内,受的破坏最少。

  陶氏河房由跑马楼两进和河厅一进组成,其整体无论外观平面造型还是内部空间造型都呈菱形,就连地砖也是菱形的,注定了61号陶宅是南京明清河房建筑中造型最独特的一幢。2002年,它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时光变迁,1989年秦淮河河道整治导致61号房基往南向河一侧倾斜下沉。这样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其东面的封火墙从墙头到墙脚被“”开一道一指宽的裂缝,最大的裂缝有四五厘米宽了。

  2009年江南时报就曾报道《南京“最美河房”面临倒塌危险》,关注秦淮区糖坊廊61号——有150年历史、保存完整的糖坊廊陶氏河房的“隐患”。但由于房子是私宅,而《文物保护法》规定,“谁使用,谁修缮”,南京这处“最美河房”的修缮就耽搁了好几年。

   让人惊艳的三国雕花有望“重生

  陶氏河房给人的感觉是惊艳——2009年江南时报记者探访时,看到跑马楼东南西北面檐下各分布三块雕花栏板,完整地再现了“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周瑜打黄盖”等场景,而且看上去,人物面部依然清晰。楼下12扇花隔门的上半部,则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以及麒麟、仙鹤、凤凰、猴子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个个不重样。除了极少数木雕有些磨损,绝大多数雕刻均保存完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当时记者寻访也发现,四周高大的封火墙,有很多地方出现严重破损。柱子上的红漆斑驳凋落,露出被雨水浸泡得腐胀的木头。东面的封火墙也已开裂。

  近年来,61号陶宅的山墙风化严重,还有渗漏现象,加上房屋整体木结构大架倾斜,墙体也跟着发生倾斜。今年6月份,连续的多场大雨更使得原本古色古香的河房变成了“水帘洞”。

  为了不让这处精美的建筑毁于当下,秦淮区政府部门考虑再三,决定用省市文物修缮资金来“担大头”实施抢险维修工程,抢救这处岌岌可危的河房。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整个糖坊廊61号抢险维修工程造价约283.86万元。走进维修现场,整个建筑内非常泥泞。一位工人说,他们正在往地下加压灌浆,确保房子保持平衡,“今天应该就能灌浆完毕。

  而整个屋子里,除了腐朽的木楼梯和一些门框外,已几乎被“掏空”。工人解释,雕花窗户、栏板等拿回去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了。“由于年久失修,很多都烂掉了,我们很想恢复这些木雕。房屋外立面的修旧如旧还好,最难的就是对房梁及窗户上木雕的修复。

   修缮模式开先河,但难以复制

  有专家学者曾多次呼吁,南京老城南的改造中,应该鼓励居民自己修缮房屋,政府出资对内部管网等进行改造,同时疏散人口,让有产权愿意留下的居民继续留下,成为门西活动的风景,这样才能留下老城南的根,让外地人来了南京,体会到最原汁原味的老城南。但江南时报记者多年长期关注、采访老城南的街巷发现,在现实中,老城南居民的储蓄和收入根本难以付得起高额的修缮费用。

  糖坊廊61号的修缮模式可谓创下了南京古民居修缮的一个先河。工程实际的标书价格是247万多元,而陶宅的四个产权人答应凑足30万,其余钱全部由政府来掏。房子修好了,产权仍然是原来四个产权人的,政府没有任何产权。

  南京市双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俊解释说,政府也和陶宅的四个产权人“约法三章”:修好后,回来居住的人只能是产权人,非产权人不得居住。不得改变住宅的性质。如果出售,需优先返还政府修缮的最终出资金额。也就是说,这处精美的河房不得出租,不得用于改造为酒店、旅馆等业态。如果陶家想把房子卖掉的话,就要偿还政府所付的修缮资金。

  然而因为糖坊廊61号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且是南京最独特的一处河房,所以这样由政府来“担大头”的修缮私有产权古民居的模式,明显不太可能具备复制性。

   其他河房还没那么幸运>>>

  曾国藩住过的宅子封门“任其”腐朽

  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淮民居群钓鱼台河房”的钓鱼台巷192号、196号,明显要落魄得多。

  记者昨天探访时看见,这处河房墙角处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秦淮民居群钓鱼台河房”几个字,并标明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这处民居的四个门全部被水泥、砖头等封死。站在高处,记者看见,河房内破旧不堪,荒草丛生。周边一家皮肚面面馆的老板告诉江南时报记者,秦淮民居群钓鱼台河房建于清代,原房主为清代翰林院学士。“几年前,居住在此的几十户居民因为拆迁搬走了。但后来这里就无人问津,只能封门避免拾荒者进去。这样一处雕梁画栋的河房,任其腐朽,万一哪天倒塌就太可惜了。

  这处建筑很有历史来头,相传是明朝著名忠臣、孔子第63代孙孔贞运的宅子,有400多年历史。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刚刚结束时,曾国藩在这里住过。因为曾国藩是湖南人,手下的将领大部分都是湖南人,这里后来又改为湖南会馆。

   开辟了海上云锦之路的吴家账房也要修

  钓鱼台83、85、87号原为一户人家的四进建筑,现为市级文物,目前属于多户人家杂居的住所。记者走访发现,木构件腐朽得很厉害,建筑亟待修缮。

  但古时这里却非常繁华,是著名的吴家账房,也是钓鱼台四大账房之一。

  何为账房?其实就是旧时的贸易公司。清代时,南京以内桥为界,北部叫上元县,南部叫江宁县。钓鱼台巷东头聚集着丝行和丝店,而巷西北的颜料坊和新桥则是生产染丝颜料以及聚集染坊、漂坊的地方。在钓鱼台开公司,既保证了原料的购买,又为染丝和漂丝提供了便利。

  这里的生意盛极一时,开辟了海上的云锦之路,缎子远销到了南洋和欧洲。而这处建筑也曾有《悲喜四季》《江南》《老严有女不愁嫁》《守望》等多部电视剧在此取景,吴若甫、梅婷、斯琴高娃等大腕们都曾走进这里拍戏。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