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内陆湖泊科研监测体系初具规模
中新网西宁10月28日电(张添福)“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构建的一套科研监测体系初具规模。”28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息宣传科科长侯元生对中新网记者说,这个监测体系现已发挥其应用价值。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既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又是青藏高原生物物种的宝库和“青藏高原基因库”。
侯元生表示,自2005年青海湖鸟岛爆发野生鸟类禽流感疫情后,就引起了许多科研院所的极大关注,“近十年来,通过一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基地的建立,各个学科交叉、整合,一套完整的科研监测体系应用而生,但现在仍在不断完善当中。”
据了解,青海湖科研监测体系,由1个综合实验中心、5个分站点、78个监测样点(样地、样线)、63个自动监测节点共同组成,逐步构成“水、鱼、鸟”和“气、生、土”为重点的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三级定位观测网络体系。
“现在青海湖的水环境、土壤、气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影响是青海湖监测体系的重点。”侯元生说,通过长期监测青海湖整体生态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机理、机制而得到的科学数据,能为青海湖生态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支撑。
“曾经为保护斑头雁的繁殖,在青海湖鸟岛的‘蛋岛’设立围栏,防止小型兽类对鸟蛋的侵害。”侯元生介绍说,但通过科研观测,发现小型兽类是在斑头雁繁殖完成后进入蛋岛抚育小崽,并以斑头雁废弃鸟蛋作为食物来源,这对斑头雁的繁殖不存危害,反而对整个生态系统有利。
“这是一个有益的科研观测的例子。”侯元生表示,正是利用监测体系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才纠正了原先青海湖生态保护的误区,“科学研究才是生态保护区的核心要点。”
青海湖建构的科研监测体系,边建设、边运行、边完善,除了对青海湖科研、保护发挥应有的价值外,对提升青海湖的生态宣教效果明显,侯元生表示,“正是基于科研监测体系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才对宣传青海湖的社区保护理念和公众的生态道德教育有很大帮助。”(完)
原标题:中国最大内陆湖泊科研监测体系初具规模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