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后暴走” 晕倒 专家提醒体育锻炼要科学

04.07.2015  16:18

  昨天,镇海社区的几位居民在社区里拉家常,有居民随口提起“最近怎么没看到老王”这个话题时,一位居民说,老王几天前在南广场走路锻炼时突然晕倒了,结果到医院一查,竟然是心肌梗死。社区工作人员王洁立刻想起来,就在半个月前,社区另一位居民也是在下班后暴走锻炼的时候,突然倒地不起的。在体育运动专家看来,在健身热潮席卷全市的当下,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但要是不懂得科学健身盲目锻炼,就会引发很多问题。

  老王今年四十出头,在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性格开朗,身体健康,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很少听说他闹病。老王平时有健身的习惯,每天下班后他和妻子去南广场围着场地暴走,每次都要沿着田径跑道走10圈以上,如果自己感觉尚可,他还会继续加大运动量走下去。

  不久前的一天,老王和妻子照例在南广场“绕圈子”,走到第8圈的时候,老王开始有些喘,浑身冒冷汗,他原本以为是节奏有些快了,便放慢了节奏,可是他的左臂却很快出现了痛感,胸部难受,并开始呕吐。这场病起得急,前后也就几分钟时间,老王已经倒地不起,妻子赶紧打120把老王送进了市一院,医生一检查,竟然是极其凶险的心肌梗死。

  事实上这是镇海社区这半个月来发生的第二起居民健身倒地事件。就在半个月前,一位刘姓居民在社区里暴走时突然不支倒地,送医后也诊断为心肌梗死,而他之前并没有心脏病史和高血压病史。

  市体育局的统计数字显示,现在市民的健身热情日益高涨,全市目前有1.3万个晨晚练点,每天有数十万人进行各类健身运动,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在众多的健身门类中,暴走成为每晚5点后我市的特有现象,这种情况能一直持续至晚9点以后,因此被市民戏称为“5点后暴走”。仅南广场每天人流量在3000人次左右,周末则超过5000人次,遇到健身高峰日单日则可涌入数万市民,半数以上者都在暴走,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很多市民每天要围着400米的跑道走30圈以上。

  可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科学健身呢?不少医院均向记者反映,因不懂得健身规律和运动特点,把握不好度,很多市民不是伤了这儿就是病了那儿,除了上述两位市民遭遇的心脏病外,还有骨关节损伤、消化道疾病、颈肩腰部损伤等,甚至还有人猝死,这其中不乏之前鲜有病史的健康人。

  淮海工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黄伟业指出,运动中如果不讲科学,反而会危害健康,运动过量或过度运动等运动性应激综合征会引发运动性病症、运动性损伤和运动中猝死。要根据不同人群(体质、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季节、时间、地理、区域科学制定运动健身处方,其中应包括基础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力量性运动三种运动种类,只有三者科学结合,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

  不过他指出,体会运动的快乐对普通人来说更重要,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觉得某个项目不适合自己,尤其是不但不能健身还给自己弄出了伤病,就要立即转换健身项目了。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