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重点高端智库特邀法学名家研读十九大报告
22日下午,省重点高端智库——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举行智库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法学学者共聚一堂,交流研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体会。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专家们一致认为,法学界从十九大报告中感受到这些年依法治国的巨大成就,同时倍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任重道远,理应更加努力地投身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法治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内涵
中国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最大的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具有主干性质的地位。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张文显指出,深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征程,要把握三个关键词:一是“拓展”。拓展法治建设的新方向、新目标、新作为;二是“深化”。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过程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三是“法治强国”。总书记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其中就包含建成法治强国的战略目标,“奉法者强,则国家强”。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富有浓厚的法治精神,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深刻阐述,这对包括全面依法治国在内的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重大成果,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总书记在报告中精辟地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战略安排。这一系列重大论断、重大命题、重大观点、重大思想、重大战略,对于推进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全面把握好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始终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向着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力迈进。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教授谈到,“法治中国”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新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目标指引和战略谋划。法治中国是人类法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是传承复兴中华法文化优秀传统的历史新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对全面依法治国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总目标的高度凝练和大众化表达。
全面依法治国一定会有崭新面貌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中央党校政法部原主任张恒山教授认为,这从组织体系上明确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领导体制,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这充分显示我们党依法治理国家的坚定决心。”华东政法大学原副校长王立民教授说,新时代也是中国法治的新时代,要促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之间的平衡发展,必须通过不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王立民认为,十九大报告是对中国法治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拓展。我们要在新时代的中国发展道路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向建设法治中国光明前途迈进,这需要每一位法学工作者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浩教授认为,各个国家走向法治现代化道路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特点就是执政党对法治的认识和推进法治的决心。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十九大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特别是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可以预见十九大以后中国的依法治国一定会有崭新的面貌。
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提供中国智慧
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与我们党历来的法治论述既一脉相承,又有重大创新和发展”;报告还在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明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法律文明的精华,这是对古今中外法律文明的发扬光大。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朱新力教授谈到,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各个国家的制度竞争史。和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体现中国国情特点和条件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发展道路,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可以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的,这是中国对世界法治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两个1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知识产权法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教授认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到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以发展为战略目标一以贯之。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基本内涵有所调整和拓展,体现了一种新发展观。首先,发展是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为背景的,发展的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增加人民的福祉;第二,发展动力源于创新驱动,这跟过去简单的靠耗费原材料、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完全不同,反映了新时代的精神;第三,关于创新发展的基本制度,总书记谈到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特别是创新发展的战略配置、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倡导知识产权文化就是倡导创新文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知识产权,这与建设法治强国正相呼应。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会长沈四宝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既有远大目标,又脚踏实地。关于新时代的表述振奋人心。从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实施,到现在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清晰地给当代中国发展描绘出充满信心的路线图、时刻表。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孙 敏)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