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扫雷”行动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为巩固近年来农村食品市场整治成果,进一步治理和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净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环境,2016年以来,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扎实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扫雷”专项治理行动(以下简称“扫雷”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三三”工作主线突出重点
省局党组对“扫雷”行动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扫雷”行动领导小组。提出了“四三三”的工作主线,即围绕“四个重点”(重点区域、重点业态、重点品种、重点问题),突出三个环节(生产、流通、餐饮),分成三个阶段(部署动员、治理规范、总结巩固),进一步细化了“扫雷”行动的整治重点、工作措施和时间节点。
问题为导向实施精准治理
在食品生产环节,重点加大食品小作坊治理力度。加快食品小作坊监管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全省统一的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格式和编号规则,推动地方政府发布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品种目录,推进食品小作坊监管制度试点工作。目前,南京、南通、扬州等地已发布食品小作坊登记申领办法。
食品流通环节,重点加强对乡镇食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农村大集以及庙会、农村食品小超市和食杂店、农村地区食品小摊贩、农村食品经营者供货商的监督检查。各地积极指导食品小摊贩(送货商、游商)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常州、扬州等地率先出台食品小摊贩备案管理工作指南。
食品餐饮环节,着力强化小餐饮食品、农村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以及旅游景区、农家乐餐饮服务的整治。以农村学校食堂为重点,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专项督查;积极推动学校食堂提档升级,全省A级学校食堂占已评定学校食堂总数46.82%;开展学校食堂“五常法”课题研究,联合省旅游局加强旅游景区、农家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依托技术提升治理效能
按照“拓数量、拓种类、拓环节”的思路,加快食品生产有效性电子追溯系统逐步向销售、餐饮服务领域扩展。目前,已实现全省乳制品生产企业追溯系统全覆盖,4个市60家销售企业和2个市10家餐饮企业开展试点。省局为全省96个县(区)统一配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具有自动记录、自动分析功能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已完成招标,预计明年正式上线使用。
广泛宣传构建共治格局
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利用“政风热线”、“3·15”、“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采取进村庄、进校园、进农户等方式,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截至11月底,仅省级层面开展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宣教活动5次;全系统通过各类媒体发布宣传报道2636条。此外,大力推进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落地生根,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目前,全省已有11家食品生产企业被列入“黑名单”,并通过相关媒体向社会公布。
强化督查促进工作落实
“扫雷”行动是食品安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实施动态考核。定期编印《工作简报》,交流各地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目前已编印5期。省局以一线监管执法人员为重点,围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等方面内容,先后举办8期培训班,共计培训监管人员1300余人 “扫雷”行动期间,先后两次组织督查组,对32个县(市、区)的监管部门和224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扫雷”行动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不出现治理“盲区”。
■“扫雷”数据
行动期间,全省共检查食品生产单位19226户次,检查食品销售经营户190617户次(其中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户36395户次),检查餐饮服务经营户89563户次(其中学校食堂10439户次,检查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5859个次,检查食品小作坊13776个次,检查食品小摊贩14491个次,检查集体聚餐4925个次;取缔无照经营1556户,发出责令通知书15174份,约谈食品经营者3617户次,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案件2434件,移送司法机关98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10621件。(食药宣)
(扬子晚报,2016年12月18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