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显华楼到马洲书房 马洲文脉在传承

20.02.2016  11:38

 

1997年,首任管理员周永康(右)参观靖江图书馆

 

马洲书房

春节期间的靖江人民公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然而就在公园一隅,很多人了发现一处幽静的建筑,青砖黛瓦、花木苍翠,再往里走就会发现,这座徽派园林建筑的门口写着四个字:马洲书房。

 

马洲书房是市图书馆在人民公园建成的24小时自助馆。可鲜有读者知道,马洲书房所在地,乃是上世纪30年代民国靖江图书馆“显华楼”的原址。从显华楼到马洲书房,马洲文脉得以延续、贯通和传承。

 

显华楼——靖江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据靖江市图书馆的资料记载,1932年,靖江旅外学生谢承勋、谢基爵、朱子异、朱杼、盛希康、盛建康、盛仁东等,发起成立了靖江旅外学生会。旅外学生会的宗旨是宣扬民主、联络感情、发展公益、造福桑梓。其临时办公地点设在靖江公花园桂花厅东首。

 

1933年暑假,旅外学生会在公花园集会议事,大家认为,发展公益,首先必须发展文化事业,乃决定成立“靖江图书馆筹备委员会”。求得公园管理方的同意,馆址选择在园内西北方位。随后,学生会成员利用各自的社会关系,游说靖江名流贤达、巨商富贾以及军政要员,慷慨解囊,资助图书馆建设。

 

在图书馆建设中,有两人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上海巨商陈显华。陈显华是靖江金融巨擘、花旗银行买办袁恒之的外甥,他在上海租界开办洋行。陈显华热衷家乡公益,慷慨捐助图书馆楼建设。图书馆楼系两层三间的钢木混合建筑,楼之四周走廊环绕,造型别致,幽雅俊俏。为感谢陈显华先生的急公好义,筹委会将此楼命名为“显华楼”。二是国民党中将陈继承。陈继承,字武民,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他资助了五千大洋,用于购买馆藏书籍,后将显华楼二楼图书室命名为“武民图书室”。在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下,靖江图书馆购置各类书籍两万余册,其中有清版《四库全书》一部,各类报刊杂志三十余种。

 

靖江图书馆首任馆长是盛舜臣。盛舜臣是靖江闻人,时任靖江教育会会长、乡村师范学校校长、款产处主任、城中教育馆馆长,还是协盛钱庄的老板。图书馆竣工之后,盛氏主动承担图书馆的日常运转费用,遂被推举为图书馆董事会董事长,兼任图书馆馆长。盛氏身兼多职,事务繁忙,对图书馆工作不能亲力亲为,便派他的学生、乡村师范学校的周永康任图书管理员。周永康便是靖江图书馆的首任图书管理员,也是唯一的一名管理员。当年,周永康刻苦自学图书管理学,对馆藏图书以“经、史、子、集”四大类进行分类编目,逐一登记上架,并建立了实用快捷的图书管理机制。

 

1934年9月1日,靖江图书馆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开馆仪式。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工商、文化教育机关的知名人士,以及全县各界群众数百人参加开馆揭幕仪式。在此后的三年间,靖江图书馆成为靖江莘莘学子与有识之士的聚集地。他们或阅乎经史,或流连于报刊,或热烈于学术研讨与思想交流,为靖江文化教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11月,日寇从长江口登陆靖江,来自江阴的敌机对靖江城进行了狂轰滥炸,“显华楼”被全部炸毁,所有馆藏图书荡然无存。当时,周永康因外出购书而幸免于难。

 

此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靖江无图书馆。

 

图书馆曾荣获“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

 

解放之后,在原先的显华楼旧址上,建成机关幼儿园,后来又成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阶级教育展览馆、文教局机关、文化剧场。上世纪80年代初,靖江第一届文艺节就在那里举办,吸引了数千名市民观看。同时,我市图书馆事业得到恢复与发展。

 

1949年8月,成立靖江县人民教育馆,馆务活动分社会文化与社会教育两种,其中社会文化中即有图书室。那时的图书室规模较小,藏书也就数千册。图书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借阅的同时,也深入城区与乡村开展读书会、读报组、识字班等活动。

 

此后,图书馆建设工作反反复复,有时单独挂牌,有时与其他单位合并。1983年,图书馆从县文化馆分出,单独成立“靖江县图书馆”,并且离开了人民公园,在解放南路筹建馆舍。两年后,靖江县图书馆建成开放,新馆建筑面积1600平米,藏书8.3万册,设借书室、综合阅览室、儿童阅览室、采编室、资料查阅室。读者座位180余个,发借书证4800余张。首任馆长郭寿明,建立图书管理机制,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独家购置港版影印《四库全书》,并广泛开展社会辅导,图书馆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基层图书室也不断发展。1987年,全县共有工厂图书室46个,学校图书室25个,乡镇图书室20个,村图书室6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图书室24个,全县总藏书量达到22.63万册。

 

靖江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魏倩介绍说,图书馆类似于超市的阅览方式,放在今天看一点都不稀奇,可在三十多年前,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靖江图书馆敢为人先,在全国首创“全开架式”服务,人们能够自由地走到书架中间选择图书,标新立异的做法深受读者欢迎,图书馆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明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为苏北地区第一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图书馆。当时的馆长沈业坚代表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经验报告。

 

1997年,已是垂垂老人的周永康应图书馆邀请,故地重游。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陈劲松向记者回忆了当时接待周永康的情景:“我还记得老人家感慨万千,说想想当年,一群志同道合的靖江进步人士筹建图书馆,已经整整60年过去了。今非昔比,时代进步,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精神力量的追求,对于读书学习的渴望。

 

马洲书房连起马洲文脉

 

2000年后,因为城市改扩建,图书馆又几经搬迁。直到2005年,搬至四眼井旁边的原文化大厦内,即现址。去年,图书馆筹备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选址过程辗转反复,有识之士的目光最终落到了人民公园的那块清幽之地。

 

靖江市图书馆馆长李筱纲告诉记者,人民公园盆景园是整个公园中最为安静、优美的地方,颇有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风味。“更重要的是,那里是显华楼的原址,从地理层面说,贯通了靖江古今图书馆的历史,书香绵延,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他说。

 

建成的“马洲书房”,是泰州市第一家全智能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它综合先进的RFID技术,配备自动门禁、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自动防盗报警系统,以及集成化的实时监控与节能系统,可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读者自助完成图书借阅。内部配置了3000余册图书,2台供读者自助上网的电脑,免费WiFi以及多张阅读桌椅。

 

据介绍,马洲书房图书以法制书籍、靖江地方文献以及科学人文类书籍为特色。读者可以在那里读到与靖江相关的历史人文图书,以及靖江人所著书籍。

 

花香书亦香

 

——公园里的马洲书房

 

□潘浩泉

 

人民公园别出心裁,建了园中园。回廊环抱,廊上镶嵌花窗28块,图案无一雷同。内外水杉拱卫,56棵,站得笔直——毕竟是恐龙一辈的,似有几分仙风道骨。

 

园中园里有不少精华。名闻遐迩的盆景艺术在此萌芽。名木佳卉,无不繁茂,雪松、牡丹、香橼、翠竹……还有碧池婀娜,荷叶田田,即使凋零,也是一副倾听雨声的景致。蒲草亭亭,纵然黄了,还挺成一个立正姿势。

 

我天天要去园中园看看,坐坐,转转,不光眼热花香鸟语,更图觅点清净。清静难得,入静不是容易的事了。想想古人说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又要紧得很。可我独自入静已经蛮难了,于是借助园中园的花木鱼鸟做功课,修成一个“园士”。

 

最近,图书馆在园中园设自助馆——马洲书房。我心目一亮。花香书亦香!读者之福地也。馆为徽派精舍,前有天井,花木扶疏,馆外四季芳菲不绝,似离红尘三尺了。读者只要持卡一刷,便可进入,陈设雅致,借书还书全都智能化了。

 

从此,我在马洲书房也有入静的门道——读书。从书里听人生歌哭,看世象缤纷,探宇宙浩渺,品万物神奇。即便一时思绪悠悠,翩翩,随后反而容易入静,那种沉静。就像一缸浑水,投入明矾,又经一番旋转,清了。

 

马洲书房令我流连。

 

据说80年前,有识之士在马洲书房的地址,为读书人建造“显华楼”和“武民图书室”。如今,马洲书房的创建倒是它们的现代版了。今昔呼应,文脉贯通了。

 

走出马洲书房,满目苍翠,再看那些树,恍然也像书似的,树叶像字,碧青碧绿的字。那些鸟呢,也像字,认得的鸟是常用字,陌生的为冷僻字,一旦鸟飞,仿佛组词,造句,假如它一叫,便如朗读了,那就“听书”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