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笔夜墨 书写励志故事
翰墨寄深情,丹青歌盛世。新年伊始,2019年“馨港湾”励志书画展浓情开展,共展出百幅书画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一群酷爱艺术的残疾人,他们也许有口不能言、有脚不便行、有目看不清、有耳不能听,但意志比常人更加坚强,梦想比常人更加多彩。一起见识一下用左手写书法的邵青林、沉浸绘画艺术的听力残疾人张玲梅、斩获各大奖项的邵波……
邵青林:左手书写别样丹青人生
肢体残疾二级,现为靖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邵青林用左手写字。
邵青林作品
身有残疾,却毅力坚韧,用左手书写着自己的坚强人生,她就是靖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邵青林。书画展上,24岁的邵青林现场创作书法作品,尽管是用左手,但她写起毛笔字来却非常娴熟。
5岁那年,邵青林不慎在学校摔了一跤,随后发烧不止、手脚不能动弹。父母带着小青林辗转于南京、上海等地求医。结果显示,邵青林患的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邵青林在上海做了脑部手术,经过治疗与康复训练,病情逐渐好转,但右侧身体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小青林一天天长大,失去了右手功能的孩子,习惯用左手对付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从系鞋带、刷牙、洗脸开始。到七八岁时,她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可是进入小学后,别的小朋友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她都要忙到深夜十一二点。虽然很辛苦,但她学习成绩从不比别人差。
多年来,邵青林的父母常常会带她外出求医,因此会落下很多课程,她都是在家自学。“初一的时候学习比较紧张,我做作业特别慢,所以有点急躁,就开始写毛笔字放松。写字时可以安静,可以思考问题。”邵青林介绍,除了学习,她最爱的就是书法。一开始,她左手握笔,就连姿势都要拿捏好几次才舒服。无法很好地蘸墨,下笔时更是歪歪斜斜,连最简单的字都写不好。
从14岁接触书法,邵青林从临摹颜真卿楷书开始,并坚持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的书法。
努力没有白费。2016年,她书写的一幅行楷,在靖江市首届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17年3月,她正式成为靖江市书法协会会员,一笔左手隶书方劲古拙。邵青林说,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练好字,能自食其力,就是她最大的梦想。
张玲梅:自学国画描绘生命之美
听力残疾一级,擅长国画,精于花鸟,尤工牡丹。
张玲梅作品
张玲梅
在今年1月举办的“馨港湾”励志书画展中,国画牡丹,或写意,或工笔,干湿浓淡,笔锋灵活,情趣盎然,跃然纸上;梅花,苍干遒劲,色彩烂漫,意境独特;仕女图,精美绝伦,令人赏心悦目……现场观展者无不赞叹。这些作品均出自听力残疾人张玲梅之手,多年来她自学练习国画,作品受到高度评价。
张玲梅11岁时,因生病失去了听力,也不会走路和说话了。直到20岁后,她才渐渐站了起来,也慢慢学会了在寂静的世界中与别人沟通。
生病的日子里,张玲梅最喜欢看妈妈染布。在那个彩色的天地里,她的思想变得丰富而美好。在能找得到的纸片上,她用妈妈染布的颜料乱画,消磨时光,也冲淡了没有玩伴的寂寞。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张玲梅表现出不一般的见识和思想。她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海明威的作品,她能体会到《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寂寞和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
怀揣着苦闷和打击,也饱含着希冀和梦想,张玲梅开始画画。她对着一些美术书学习,没法向别人请教,也没法和别人交流,全凭自己的感觉,一笔笔地描画,一张张地涂抹。
张玲梅画作中,那些线条勾勒和色彩明暗的处理,那是需要掌握国画基本功,加上数年如一日地刻苦练习,才能达到的技巧。没有人教张玲梅,全靠她自己摸索。画错了就错下去,画对了只能说是碰巧。她有时感慨:“这个绘画要点,别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天就会了,可我却摸索了十几年才弄明白。”她还“自嘲”:“聋子眼睛厉害。我画得不多,但记忆力好,对细节、方法能够仔细地琢磨……因为世界太静了!”
古代仕女、梅花、牡丹、荷花,都是张玲梅笔下的素材。她特别喜欢画梅。宣纸上绽放着一株株傲雪的冬梅,浓淡相宜、似有暗香。原来,是因为名字中有个“梅”字,才让张玲梅格外钟爱画梅花。她还认为,梅花是代表残疾人的一种花,处于生命的寒冬,在风雪中凝聚绽放的力量。
邵波:无声挥毫秀出精彩书法语言
听力残疾一级。擅长隶书,邮字隶书作品入展2009年中国世界集邮展,在中残联举办的“兰亭杯”全国残疾人书法大赛中获奖。
邵波作品
邵波
邵波在书画展上现场创作
邵波的书法在残疾人圈内有相当的知名度,他的隶书苍劲古雅,自有风韵。“金马奔腾”“诚融江海 信心立天地”……在2019年“馨港湾”励志书画展上,不少爱心人士都纷纷邀请他写上一副大字。
邵波3岁时一场意外就诊让他成为了一名聋哑人。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邵波的父母坚强地选择振作,倾尽所有的心力培养他、教育他,希望他能勇敢面对生活。邵波没有让他们失望,他比正常的孩子更聪明、更懂事,作为靖江聋校第一届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高中,又顺利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学,就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的邵波爱好书法,爱好摄影。在邵波的家中,书房里练字的报纸和字帖堆起来有一米高。他的家人介绍说,2005年,邵波开始对书法表现出很浓的兴趣,买回很多书法帖,一有空就坐下临摹书法,经常一坐几个小时。2008年4月,靖江举办首届青年临帖书法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邵波主动报名参加,没想到两幅书法作品成功入选。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向各地书法家征集每人为世界邮展书写一个“邮”字。邵波得知后决定一试身手,他反复临摹,最后在近百个“邮”字中挑选出最满意的一个,寄给了主办方,最终隶书“邮”字入选该展,并被洛阳邮票博物馆永久收藏。在江苏“创之美”书画暨工艺品比赛中,他的书法作品再次入选。
2008年,两幅隶书和行书作品入选靖江首届青年临帖书法展;2009年,隶书“邮”字入选中国世界集邮展览;2012年,书法作品再次入选江苏“创之美”书画暨工艺品比赛……对于邵波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荣誉,而且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从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追求,从一名普通残疾人到小有成绩的文艺青年,用自己的努力秀出了生动、精彩的书法语言。
蒋梓文:手残志坚书写“破茧成蝶”华章
肢体残疾四级,现为上海复旦大学学生
蒋梓文作品
蒋梓文练习书法
尽管一出生就患有手疾,双手蜷缩,但是蒋梓文在他的人生中从未放弃,学书法、钻学习,2018年9月,他成功踏入复旦大学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初见蒋梓文,对他的第一印象是高瘦、安静。他很喜欢书写“宁静致远”四个字。他说:“我觉得书法,特别是我写的一些字,对我本身就是一个鞭策和鼓励,我老师常常说,风清气正、静水流深,所以我写‘宁静致远’,就是对我学习上的一种鞭策。”
12岁时,蒋梓文开始了他的“书法之路”,从握笔姿势开始学起,从一横一竖入手,小小年纪的他愿意静下心来,天天扑在墨汁与宣纸上。他的妈妈陈燕笑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年纪小,他对书法没有特别的想法,但是练着练着,渐渐成了个‘小书法痴’,每天练字成了必修课。”
蒋梓文学书法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他出生时双手蜷缩,3岁时,父母让他接受了物理治疗,借助外力硬生生地将五指“掰直”,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刚学练字时,他一直没法握直毛笔,蒋梓文就与自己暗暗较劲,有时候专门练习握笔,甚至握上一两个小时,在反复握、反复纠的过程中,手竟渐渐“听话”了,也与毛笔达成了默契,现在两者“合作”得很愉快,他能够灵活地握笔写字了。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去老师办公室,看到墙上挂着‘宁静致远’四个大字,黑白分明、简朴有力,说是字其实更像是一幅画,我特别喜欢那四个字,它们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书法,想要去学。”谈及学书法的初衷,蒋梓文很兴奋地回忆起幼时的趣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房四宝是他最爱之物,书法成了他的不懈追求。
蒋梓文初学正楷,在楷书的基础上,又逐步接触了行书、隶书、草书等。蒋梓文说,楷书是他学习书法的基础,他喜欢楷书的整齐一律,也爱行书的行云流水,更喜欢隶书的去繁就简,草书的灵活奔逸让他觉得书法像一门艺术。现在,他在四种字体间可自由转换,平时四种字体的练习他都注意平均施力,做到全面发展。学习书法一年左右,蒋梓文到北京参加了央视的“墨彩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作品、电视网络作品展评大赛,一举获得了儿童组书法的特等奖,证书和沉甸甸的奖杯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2011年,学习书法不到一年的蒋梓文开始参加江苏省文联举办的书法考级,首次参加考试,他就挑战了高难度的五级考试,最后以工整有力的正楷字体轻松过关。随后,他又“跳级”,凭借实力直接晋升八级。2013年,蒋梓文又以纯熟的笔法、独特的字体架构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获得了十级“通行证”。
不服输、遇到挫折迎难而上,蒋梓文把这股劲用到了学习上。高中三年,蒋梓文在省靖中实验班学习,在高强度的学习中不断汲取知识和智慧,2018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市民参观2019年“馨港湾”励志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