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动了孩子的暑假?

29.06.2016  13:19

 

图为城区一家培训中心内,孩子们正在苦练舞蹈基本功。盛义摄

 

昨天,全市各小学结束期末考试开始放假,这本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快乐时光,然而,各校园门前却悄然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暑期争夺战”,各种补习班的宣传单“满天飞”,家长们早早给孩子定下暑期计划,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

 

●一个小学生暑期上五个培训班

 

昨天中午,在城北小学门前,孩子们刚走出学校大门,看到的除了等待自己的父母,还有各种辅导机构招生人员,他们拿着宣传单派发,招揽生意。很多孩子不屑一顾,而一些家长却看得认真,并收集宣传单,作为给孩子报暑期培训班的参考。

 

事实上,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家长们就为孩子上什么暑期培训班操碎了心,早早地给孩子安排好了暑假生活。记者采访了解到,几乎没有小学生暑假期间不上培训班的。最多的一个孩子假期内要上五种培训班,包括舞蹈、绘画、乒乓球、英语和国学,暑假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不少家长认为,放假了,孩子在家里多是上网、看电视,还不如参加暑期培训班。与他们相比,另一位家长刘女士则显得有些无奈:“孩子的同学都上培训班,如果不给孩子报班,一方面怕他有想法,另一方面也怕他落后了。”抱着为孩子着想的心态,她给才上二年级的儿子报了书法班、围棋班和英语班。

 

●幼儿家长把暑假班当托儿所

 

今年6岁的张宝宝秋学期就要上大班了,从上幼儿园开始,他每个暑假都会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已经学过跆拳道、绘画和钢琴。今年暑假,妈妈给他报了拼音班和乒乓球班。乒乓球班每天上午上课,拼音班每天下午上课,孩子的作息时间几乎和上学时差不多。

 

张宝宝的母亲赵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特别调皮,很小的时候就摔断过手臂,暑假放假在家,家人就怕他会有个什么闪失,需要一直盯着,一刻也不敢放松,实在有点累。于是,她便将培训班当作了“托儿所”:“孩子在培训班有人看着,我们很放心,而且在那里总能学到点东西,比在家疯玩好。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起跑线”的标准越来越低,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学更多东西,能出类拔萃。近两年来,培训机构将目标锁定到幼儿身上,各种开发智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绘画、舞蹈、英语、珠算等课程层出不穷,也受到了家长们的追捧。

 

●培训班特色课程吸引家长

 

为了招揽生意,培训机构也是费尽了心思,传统课程已经不具有竞争力,各种特色课程成为家长们的“新宠”。

 

暑假还未开始,初一学生小晟的妈妈就给他报了个“情商课”,虽然需要到江阴上课,仅是每次上课接送孩子的车路费就花费不少,但小晟的妈妈觉得很值得:“培训机构宣传人员称,这门课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性格,还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

 

我市不少家长还为孩子报名参加专门培养口才的演讲口才课程,教孩子们如何成为淑女、绅士的礼仪课程。尽管这些课程价格不菲,很多还需要到外地上课,但只要对孩子有益,家长们都不会吝惜自己的“荷包”。

 

●老师认为:

 

学科辅导班最好不报,兴趣班可以适当参加

 

暑假长达两个月,家长是该让孩子在家自由玩耍,还是送孩子去上培训班?就此,记者采访了多名教师,这些老师的意见基本一致: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让孩子适当参加体艺类的培训,但最好不要送孩子上学科类补习班。

 

城北小学教师鞠峰说,辅导班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也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暑期热门的“预科班”为例,它往往在一个月内向孩子讲授下学期的课程,时间短、进度快、任务重,孩子们很疲惫不说,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了到下学期开新课时,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学过一遍了,就不再认真听讲的情况。

 

老师们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一些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也可让孩子们去亲近大山、大海,陪同孩子到乡村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