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认为六千年前南京是一座湖 历史上有“古秦淮大湖”

27.02.2015  12:08

龙虎网讯 南京的母亲河并非秦淮河,也不是金川河;史前的整个秦淮河盆地,包括南京市区都曾在一座大湖里……最近出刊的《江苏地方志》杂志2015年第1期,刊载了南京历史文化学者刘宗意的论文《史前“湖熟文化”——那时有个大湖》,在南京史学界引起了波澜。

昨天,刘宗意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史前的秦淮河盆地(包括现在整个南京市区)都曾是一座大湖,“古秦淮大湖”才是南京文化的摇篮。

金川河养育不了南京文明?

1951年,在江宁湖熟镇秦淮河岸的多个土墩上,考古学家第一次发现了南京史前文化遗存,距今有三千多年,后来,这种石器和青铜器并存,并过渡到青铜时代的文化类型,在考古学上被命名为“湖熟文化”。人们据此认为,秦淮河孕育了南京文化,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

四年以后的1955年,在南京城内北阴阳营一座土墩上,发现了更早的史前新石器文化遗存,距今有五千多年,被命名为“北阴阳营文化”。此遗址靠近金川河,有学者将金川河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学术界,包括民间在内,都认为秦淮河或者金川河是南京母亲河,似乎南京文化的起源问题已解决!”自称“历史玩家”的刘宗意却对这些“成说”提出了不同看法。

金川河只是一条小河,十几米宽、几公里长,史书上基本无记载,一直到明代初年建南京城,在河口建了一座城门,叫金川门,人们才管这条河流名为金川河。”刘宗意认为,小河养育不了南京文明,史前人是“亲水一族”,他们更依赖水产,鱼、虾、螺蛳、河蚌及水生植物虽然是手到擒来的食物,但一条小河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刘宗意的观点是,史前“南京人”也不会住在大江大河边,因为河水浩浩汤汤,更不容易得到水产品。“大河汹涌,小河贫弱,我认为只有宁静的湖泊才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南京文明的摇篮也必然是湖泊。

古秦淮河纵贯城区南北

那么,刘宗意所说的“”究竟在哪里呢?

众所周知,南京城中有一条连续的山岗拦腰穿过,六朝时,这条山岗被称为“连岗”,它东连钟山,经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小仓山、五台山,止于城西清凉山。刘宗意说,连岗是南京的分水岭,把南京分成南北两部分。

距今1.1万年前,连岗以南是一个盆地,从鼓楼岗向南到雨花台,可叫做南盆地;连岗以北的盆地则是所谓的金川河谷地,也就是北盆地。

刘宗意告诉记者,有地质学家已经考证出,冰期时代的古秦淮河从东南流来,先进入南盆地,然后向北流,穿过连岗的北极阁与九华山之间的山口(今武庙闸位置)进入北盆地,再从狮子山旁的山口流入长江。

距今六千年前后的南京地面在湖底

刘宗意说,距今1.1万年之后,冰期结束,地球进入一个新的地质时期——“全新世”。全新世气候变暖,降水量也在逐步增大。距今7千年前后,气温波动到最高值,长江中下游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出2~3℃左右,海平面上升,长江口被逼退到镇江、扬州一线。古秦淮河在大流量、低流速情况下,下泄非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古秦淮河不可能还是一条河流,“大水漫溢在整个古秦淮盆地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古秦淮大湖’”。刘宗意认为,包括南京城在内,以及周边的江宁、溧水、句容的低地都曾被淹没在这个大湖之中。

刘宗意认为,正是在这个“古秦淮大湖”的湖边,出现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先民,首先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了“北阴阳营文化”,先民们在湖边以渔猎为生,已经会使用陶器和石器。其次是在三千多年前,陆续出现了“湖熟文化”的村落,南京市区、江宁、溧水以及句容一带“湖熟文化”遗址的,也都分布在这个史前的古秦淮大湖周边。

为此,刘宗意还特地制作了一幅“湖熟文化”遗址在大湖边的分布图。

玄武湖演变自大湖的一部分

我认为,北阴阳营文化和湖熟文化并不分布在金川河、秦淮河两边。古秦淮大湖才是孕育南京文化的摇篮,是南京文化的母亲湖。”刘宗意说,由于沧海桑田的转变,古秦淮大湖水位应该经历过数次涨落,最后逐渐缩小,部分恢复成河道模样,而如今的玄武湖则是由这个大湖的北边一小部分演变而来。

刘宗意的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印证。有学者指出,上世纪70年代,地质学家已经确认古秦淮河道是贯穿南京城南北。而历史上的玄武湖正是秦淮河故道的产物,其面积比现在要大得多。即便是在六朝时期,玄武湖也是现在的三倍多,如今的山西路、湖南路、南京火车站都在玄武湖范围内。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李袆晗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