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晒明孝陵石刻穿越照:石象路骆驼"长"胖了?

28.11.2014  11:33

  

  头部纹理明显不同驼峰也明显不同

  

  脖子短而粗腿部粗壮

  最近网友争晒1874年石象路老照片,可是比来比去总觉得哪里不一样。

  在南京,每到深秋就不得不想到充满诗意的石象路。在最美的季节,这条备受关注的最美道路引发了新的话题。近日,网上一组石象路昔日老照片火了起来,勾起了市民们对老南京的怀念,不少人去明孝陵实地探访。但有网友发现,其中一幅标明1874年明孝陵老照片中的骆驼石像和今天的骆驼石像在形态上有所不同。140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不但风景变了,骆驼的样子也变了?这骆驼究竟是不是石象路的骆驼?

  神兽“玩穿越

  石像为啥长胖了?

  记者了解到,引发关注的石象路黑白老照片系南京某网友发在微博上的一组图片,其中有石象路大象石像的新老对比照,还有一张图说称是“1874年南京明孝陵”的骆驼照片,在照片上,远处骆驼为立姿,近处为卧姿。和今天的最美道路不同,照片中的石象路并没有五彩斑斓的秋叶,取而代之的是杂草丛生。

  看到这张照片后,市民包先生第一时间去明孝陵探访,想给老照片玩回穿越。包先生告诉记者,明孝陵神道上有12对石像。他先拍了大象石像,发现没有问题,但根据老照片上骆驼的形态,选取了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拍摄后,却发现位置虽然对了,照片里两只骆驼石像的形态却有不同。他在朋友圈发帖求问,引来了网友们的各种猜想,“快看,这骆驼的脖子变粗了,没有之前那么修长!”“驼峰好像也不对劲儿呢!

  多方求证,包先生才知道,这骆驼可能不是南京石象路的。“有朋友告诉我,它们根本不是同一个石刻,也不在同一个地方,两只骆驼一南一北,老照片里是北京十三陵里的骆驼石像。

  审美不同

  明孝陵的石刻更加丰满

  这张老照片真的不是明孝陵?带着疑问,记者联系到了明史专家马渭源。他说,根据老照片上石刻的形态,可以判断该照片的确是北京的十三陵而非南京的明孝陵。明孝陵石刻造型以形象高大取胜,线条圆润流畅,代表了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尽管十三陵的石刻是模仿明孝陵神道石刻建造的,但石刻的艺术水准要高于明孝陵神道石刻。

  那么为什么十三陵的骆驼会明显比明孝陵的瘦呢?

  在马渭源看来,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受陵寝主人朱棣出生背景的影响。马渭源说,有证据显示,朱棣有蒙古血统。他虽然在南方长大,但在饮食、生活习惯、审美等方面都深受蒙古文化的影响。因此,十三陵神道上石刻的雕像与明孝陵的形态明显不同。其二,南北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上的不同。骆驼多见于北方,工匠们在雕刻时注重写实。反之,在南方,人们很少能见到骆驼。如何雕刻,就只得闭门造车,凭空想象了。明孝陵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啊,为了体现皇家威严,骆驼可不得圆润丰满吗?

  习惯了在钢筋水泥林中生活的我们早已对这座城市失去了感觉。每天,人们不得不面对的,是拥堵的道路、高耸的楼宇、各色穿着入时的人群……因此,老城市的记忆显得尤为珍贵,总能触动南京人的怀旧情结。一两个昔日闻名的旧巷,两三张黑白老照片,再加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旧时习俗,这些成了人们寻寻觅觅的城市记忆。

  的确,城市记忆并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真真切切留存在时空里的岁月痕迹,每一方土地、每一块石头、每一寸肌理、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都是城市的生命和性格。有理由相信,那些跟着老照片去探寻的人,不在乎照片真假,只为自己的真心,寻的就是一份怀念的感觉。(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