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开建监测预警平台:监控数据接入国家世遗平台

05.07.2019  22:32

      4日,记者从中山陵园管理局获悉,南京目前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正式启动建设,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建成后将对明孝陵内的“国宝”本体进行全天候监测,所有监测数据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数据对接。

  自2003年成功“申遗”以来,明孝陵至今仍是古都南京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600多年的历史令砖石制的建筑和石像保存状态堪忧。为加强对其的保护管理,中山陵园管理局作为明孝陵的实际保护管理机构,于2014年4月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关于明孝陵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立项,2015年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立项;2015年7月,中山陵园管理局委托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明孝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2017年,国家及江苏省文物局评审通过该方案;2018年8月,项目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844万元;2019年7月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建设工作。

南京唯一一处世界级文化遗产明孝陵,是最著名的明清皇家陵墓之一。 泱波 摄

  据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周菊萍介绍,该检测平台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文物本体、遗产价值环境、自然环境、人为活动因素以及专项监测等16大类56个监测项共计37项监测指标。“将通过机器和人工两种方式,对所有项目进行全天候监控。”

  “监控点的数量和监控频次主要是根据损害对文物本体威胁的严重程度来设定。”周菊萍告诉记者,按照设计方案,“比如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俗称四方城),是明孝陵内的第一座主体建筑,对于这个国宝,共设置了倾斜、沉降、渗水风化、微生物植物病害等多个监测点。其中最重要的建筑体变形监测,甚至达到一小时一次的频率。”

  “还有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内露天的30多座孝陵神像,不仅安排了人工巡察,同时还设置了多个微环境监测点,对酸雨、阳光、温度、湿度、空气污染等数据进行监测,预警对神像可能造成的危害。”周菊萍介绍。

  据其介绍,这些监测数据将全部接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大数据分析成果也将成为文物专家的参考,用以提升中国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要求。(完)

(责任编辑:欧阳)

江苏四大“世界遗产”调查:保护与利用该如何平衡
  “盐城通过!祝贺中国!”北京时间7月5日,江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