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垣史博物馆发现罕见“错版砖” 被定国家二级文物

03.12.2014  10:36

两侧铭文内容相同的“错版城砖” 本报记者 冯芃摄

龙虎网讯 说起错版钱币和错版邮票,很多人并不陌生,但你知道南京明城墙也有“错版城砖”吗?近日,在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明城垣史博物馆从数千块馆藏城砖中发现了一块罕见的“错版砖”。

按照明代的造砖要求,城砖两侧应该分别印上督造官员和造砖工匠的“实名信息”,而这块城砖的两侧铭文印的都是造砖人的信息。据介绍,铭文内容重复的“错版砖”目前仅发现这一块,已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实名制砖文”印重了——

两侧铭文只有工匠不见官员

建造南京明城墙期间,朝廷对城砖的烧造质量要求极其严格,上到府、州、县官员,下到造砖人夫和烧砖窑匠,都要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严重的甚至要被杀头。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研究员朱明告诉记者,标准的城砖铭文,按照相关责任人的级别从大到小排列,最多可达11级,这种“砖文实名制”构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管理责任体系。按照砖文规范,城砖一侧铭文要印上督造官员的姓名、职务,如府级提调官、司吏,州级提调官、司吏和县级提调官、司吏;另一侧则是基层的组织者和造砖工匠,如总甲、甲首、小甲、窑匠、造砖人夫等。

记者在明城垣史博物馆看到的这块“错版砖”,两侧的砖文居然完全相同,内容都是:“总甲潘民雷关甲首谢清远小甲熊添昇,窑匠易丙一造砖人夫黄子保”——最重要的“官员信息栏”,意外地被“基层员工”取而代之。

或因粗心拿错了模具——

错版”变绝版成二级文物

为何会出现铭文重复的“错版砖”?朱明解释说,城砖两侧铭文重复应该是印制环节的疏忽所致。“明城砖的铭文是用模具印制的,这种两面砖文一致的奇特现象,应该是工匠在制造大量城砖的过程中一时粗心,在模印砖文时拿错了模子。”从这块“错版砖”被用在明城墙上的结果来看,工匠的这个疏忽并没有被发现,因此也逃过了责罚。

朱明介绍说,明城垣史博物馆的馆藏城砖有数千块之多,但出现铭文内容重复的“错版砖”仅有这一块。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正是这个“小瑕疵”,让这块“错版砖”脱颖而出,如今已被文物部门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此外,明城垣史博物馆还有一块“错版砖”,则是造砖者刻意为之。这块砖的两侧铭文内容没有印错,但书写顺序却错了。按规范,文字应该是竖书右读,但在这块城砖的“基层员工”信息栏里,窑匠和造砖人夫的姓名被放在了右侧第一行,而总甲、甲首等级别更高的基层组织者则被放到了左侧第一行。朱明表示,这种“错误”应该是生产者在制作砖文模具时,故意将其中一侧的砖文前后顺序颠倒,“这折射出明城砖的生产者在当时封建高压政策下一种玩世不恭的心情,砖文的书写成了他们宣泄情感的一个手段。

产自江西用高岭土烧制——

错版砖”还是块“极品玉砖

除了铭文印重复之外,这块“错版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其砖体洁白如玉,与城墙上绝大多数青灰色城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朱明告诉记者,这种白色城砖是由当年江西袁州府(今江西宜春市)用高岭土烧造而成,其外形八角尖锐、洁白如玉,上面的楷书铭文清秀工整,因此有着“玉砖”的美誉。由于数量稀少,这些“玉砖”也被视为明城砖中的极品。经专家查证,这类“玉砖”的铭文中,大都出现有“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赟”的名字。凭借在造砖上的创新,隋赟官运亨通,一路平步青云。据《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二年,袁州府通判隋赟被直接提升为广东按察使,有了之后“三级跳”式的飞黄腾达。

本报记者 朱凯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叶真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