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爱心墙“命运多舛” 成旧衣物垃圾场
昆明北站隧道爱心墙。 刘冉阳 摄
15日,中新网曾报道昆明北站隧道一爱心墙启用不足10天,因无人打理变身旧衣物“垃圾场”被辖区街道办取缔。没想到才过了1天,爱心墙的命运就来了次“反转”——考虑捐赠和受助双方的需要,辖区街道办又撤销取缔,改为放置爱心桶并加强管理。但更让人惊讶的是,没过一天,爱心桶又被偷了。
短短10余天,从受热捧,到无人打理变身旧衣物“垃圾场”,再到被取缔又“反转”,昆明北站隧道爱心墙的命运真可谓“一波三折”。而其遭遇在国内并非个例。爱心墙这种新型公益模式,被“火热”复制到本地后,为何状况百出?
“给热情冲昏了头、拍脑门的决策,会死得很快、很惨!”有观察人士称,爱心墙登陆中国后,市民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大有遍地开花、热火朝天之势,但跟风扎堆,一不小心就“玩坏”了爱心墙。
“爱心墙谁来做最合适?爱心墙的设置合规吗?选址合理吗?爱心墙的日常管理到位吗?”观察人士称,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爱心墙在中国很难走远。
有公益慈善论坛支招: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爱心墙主要是做旧衣捐赠,选址在哪里更合适?怎样设计更美观实用?如何根据相关群体的需求和季节天气的变化,适时调整衣物的种类和数量,并做好防雨、防潮、防晒、防尘、防盗工作?消化不完的衣物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都应该由有专业经验的公益机构,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分工明确的志愿者团队规划管理。
此外,在国内公共场所举行公益活动,通常都需要市政、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审批,爱心墙的设立应该避免“先斩后奏”式的鲁莽,与政府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沟通,详细规划好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
“很多地方,爱心墙设立后,市民捐赠积极,但却出现了不适合捐赠的衣物,很多衣物都未经清洗消毒。”昆明慈善组织“昆明之美”团队发起人顾中国认为,要让爱心墙这一模式顺利进行,还需社会大众形成更好的捐赠理念和规则。
“爱心墙不是个人衣柜减负场,不合格的捐赠坚决不上墙,打造有效的供需对接平台,这样才能皆大欢喜。”网友“石榴籽”呼吁,希望更多市民从自己做起,用心维护爱心墙,让它成为一个城市真正的加分项。(记者 胡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