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金融创新 助力台企“生根”

30.12.2015  18:53

  12月30日,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省部级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新形势下如何继续优化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借助昆山试验区平台推进两岸深度合作做出重要部署。2013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授予昆山在产业技术与金融业务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权。两年多来,昆山试验区各项改革措施相继落地,在产业深度对接、服务业合作、金融创新三大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和良好成效。

  “打造两岸产业合作转型升级的先行先试区、两岸中小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两岸交流合作模式创新的示范平台,是昆山肩负的使命。”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徐惠民说,昆山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台企生根”战略,强调做深昆台合作文章,拓展两岸产业合作新领域、新模式、新路径,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合作和推动台资企业就地转型、永续发展。

   人民币结算实惠多“跨境贷”解决台企融资难

  2015年7月28日,位于昆山开发区的台资企业定颖电子签署跨境人民币贷款协议,从台湾玉山银行借入600万元人民币用于新产品研发。公司财务处协理邱垂明告诉记者,过去公司主要向昆山本地的银行贷款,或是通过外债等形式向相关外资银行借贷。“我们作为台湾的上市公司,在岛内跟各银行机构有固定业务往来,现在可直接向台湾的银行贷款,更加方便,而且融资成本更低。

  当天,包括定颖电子在内,首批共有建昌金属、龙灯化学、六和铸造等30家台企签署“跨境贷”创新业务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意向金额达3.7亿元。这也标志着昆山在全省率先启动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本地台资企业可从台湾的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在大陆投资的中小台企也普遍存在融资难现象,但如果这家公司的母公司在台湾就和我们有合作,那么企业在大陆就不必再担保,可以直接融资。”台湾彰化银行昆山支行行长翁一新介绍,在“跨境贷”政策支持下,不少大陆中小台企顺利解决了融资难问题,“相比许多企业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放缓投资速度,台商对大陆、对昆山的投资热度依然很高涨。

  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复,同意在昆山试验区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对现行货币金融政策进行了诸多创新突破。“新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让两岸各界人士将更多目光汇聚昆山,为两岸进一步深度合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昆山市发改委金融办副主任孙剑波介绍,两年来,昆山已有近300家台资企业集团开设人民币双向借款账户,双向借款规模达186亿元人民币。签约借款平均利率仅3.4%,低于境内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相关企业节约利息支出3亿元左右,不仅拓宽台资企业融资渠道,更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两岸产业金融合作平台

  目前,昆山试验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项目在全国15个试点地区中是最多的,试点业务的先发效应突出。同时,昆山是所有试点中唯一享有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业务政策的特殊区域,尤其是集团内部双向借款,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

  “在试点一年调查中发现,办理集团内部双向借款的企业中,43.1%的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有所增加,69.2%的企业表示在未来的进出口业务中将加大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重。”中国人民银行昆山支行副行长吕伟说,昆山台企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已形成示范效应,推动了地区整体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这个过程中,业务试点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两岸产业金融资源的集聚,昆山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完善。昆山联合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各专业公会和两岸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两岸产业链企业为主体、组合金融服务为核心、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支撑的两岸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昆山市签订合作协议,支持昆山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合作和两岸重大产业合作。台湾富邦金控金融中心、两岸合资全牌照证券项目,中华开发金控融资租赁总部、两岸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消费金融项目,中租控股金融租赁项目等已设立运营或正在抓紧筹备中。昆山试验区正在加速集聚两岸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成为台资金融机构和两岸产业集团“立足长三角、布局大陆市场”的重要平台和示范基地。

   加速台企转型步伐两岸品牌共赢全球市场

  “得益于人民币结算业务,2015年公司减少汇兑成本900万,这还是因为受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影响,2014年减少1000万,2013年也有700万,这些节约下来的成本则有效推动了公司研发实力的提升。”研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行政助理魏大钧介绍说。

  2013年4月,研华科技顺利完成币制转换工作,成为昆山首家完成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台资企业。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持续引导和协助下,公司积极拓展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在降低银行汇兑手续费、规避汇率浮动方面,为企业降低了大量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工业计算机巨头,研华科技2000年落户昆山,从一开始把台湾的生产线搬到昆山简单生产主机板,到现在在昆山建立全球最大的工业电脑生产基地,并投巨资设立协同研发创新中心,研华科技可谓昆山台企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板。

  和研华一样,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就地升级,果断加快布局调整步伐。统一、正崴、昆达、荣成等50余家台资企业集团加快大陆投融资布局调整步伐,在昆设立或筹建投资、采购、销售和运营总部。金利科技、沪士电子和新莱应材等3家台资企业在大陆主板成功上市,柏承科技挂牌“新三板”,龙灯化学、联德精密等6家企业成功返台上市(柜),台资企业上市(柜)数量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策逐步落实,以昆山为代表的两岸光电产业合作已实现重大突破。友达光电投资建设6代低温多晶硅面板生产线,为大陆首条全球最高世代低温多晶硅面板线;奇美投资10亿美元建设偏光片生产研发基地,填补了大陆高端偏光片领域的空白,这些品牌形成的影响合力,为世界级民族企业的铸造增加了不少筹码。

  接下来,昆山将继续依托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机制,搭建两岸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合作平台,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平行实施福建自贸区两岸金融双向开放合作的政策措施,优先开展ECFA框架下两岸金融服务部门开放承诺事项、金融合作协议条款先行先试,为区域产业转型寻更大突破。

  记者 潘朝晖 通讯员 盛峥

编辑: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