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赵亚夫,为农民服务到老

28.05.2015  13:39

  中国江苏网5月28日讯 在镇江,很少有人没听过赵亚夫的名字。走在街头巷尾,如果您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这个老人的笑脸出现在公益宣传栏上。

  1941年出生的赵亚夫,20岁参加工作,先后担任镇江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54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开辟了一条“农民共同富裕、农业生态高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全面小康之路。

  一路走来,赵亚夫获得过许多荣誉。他是中共十四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过2014年全国“时代楷模”称号、全国“十大三农人物”、中国好人、首届江苏省道德模范、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中组部表彰的“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

  1986年,赵亚夫带着20棵草莓苗到白兔镇种植成功,老区第一批楼房竖起来了;1989年,他带着巨峰葡萄到春城镇试点,带动发展了周边3000多亩葡萄园,1万多农民受益;2002年,他退休来到戴庄搞综合型有机农业合作社试点,用5年时间,把戴庄从最穷的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将近百项农业科研成果教会了农民,在茅山老区累计推广种植了应时果品250万亩,直接给16万农民带来了200多亿元的收益,圆了革命老区百万农民的致富梦。

  赵亚夫援川三年,先后18次飞往绵竹,培训农民200多人,增加效益3个亿,成为东部支援西部的成功典型。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一到下雨天就会发作。2010年,他放不下江苏援川的农业示范园,到了成都疼得下不了飞机。在四川的10来天,他都是坐着轮椅给农民讲课,坐着轮椅到田间看苗,甚至坐着轮椅在地头指导剪枝。

  在从事农业的50多年间,赵亚夫先后完成了稻麦栽培新技术、草莓良种引进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15项科研项目,出版了《草莓品种及栽培技术》、《无花果栽培新技术》等技术含量高、农民看得懂、听得明、学得会的科普手册,达到100多万字。

  他的妻子黄宝华曾感慨,自己爱上的是一个不顾家的人。他们的大儿子小时候无人照看,两次差点溺水而亡。那时黄宝华要赵亚夫调离农科岗位,可他反而劝妻子从市区调到乡下工作。

  赵亚夫曾动情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决不能辜负党对我的期望。50多年来,江苏丘陵山区的风霜,染白了我的双鬓,但不变的是我为农民服务的心。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劳模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我再添一句,就是为农民服务到老。”

  去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镇江时,对在场的全体人员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赵亚夫赢得了农民的爱戴。三农工作需要一大批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 (王露)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