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行,携梦想奋进的陶昌银

18.01.2016  23:35
      陶昌银,男,1946年3月出生,南通华新建工集团董事长,中国建筑业十大杰出职业经理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建筑企业家、江苏省劳动模范、南通建筑业功勋企业家、南通市建筑铁军领军人物。   1969年靠着借来的500元,陶昌银与几十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海安开始了创业之路。2010年,陶昌银踏上改革的列车,构建了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成立了8家独立法人的控股子公司;2014年,又新成立了8家子公司。新的体系下的华新集团,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华新集团也实现了一次次的跨越发展,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集团实现总产值135.6亿元,上缴海安地方税金9399.7万元。   以“三做”即“做精、做强、做富”为奋斗目标,“做精”是手段,做精品工程,树华新形象;“做强”是方向,企业不向这个方向发展就没有前途;“做富”是归属,企业根本的目标是使广大员工富裕起来。   他资历深厚,是江苏建筑业界的一棵“常青树”,有四十多年的施工企业高管经历;他长袖善舞,一手打造出两个特级资质企业;他勤学不怠,始终用现代发展和管理理念助推企业全面发展,带领员工走向致富之路;他老当益壮,勇担责任,高度关注社会和行业发展。他就是南通华新建工集团董事长陶昌银。   创新升级,奏响企业发展主旋律   1969年靠着借来的500元,陶昌银开始了创业之路。四十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南通华新建工集团合着时代的节拍,劈波斩浪,在风雨中一路前行,从故乡的灶台到戈壁大漠,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如今已经走出了国门。“没有卓有成效的改革,就没有华新建工的今天。”陶昌银对改革所带来的变化,感慨万千。1998年,陶昌银率先在企业内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陶昌银说:“对华新建工来说,短期的风险是市场,长期的风险是管理。”多年来,陶昌银带领全体员工抢抓机遇,以发展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企业机制和体制,给企业注入新活力。   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的需要,陶昌银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战略理念。2010年华新集团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科学合理地划分了母子公司的责、权、利,理顺了母子公司的内部关系。2011年华新集团成立投资公司,彻底解决了母子公司之间的制约和影响,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华新集团在建筑主业不断做强做大的同时,成功打造了房产、新型建材两大主板块产业。2011年起围绕“住宅产业化”目标,成立了南通科达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下,已建成了15.6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和3个部品中心,并通过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论证。与此同时,陶昌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设立科技基金,加大创优奖励力度,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加强与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企业由粗放型向科技型的转变。   以人为本,演绎企业文化协奏曲   华新建工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以人为本、质量兴企、诚信经营、服务用户”的经营理念,“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深入全体员工内心之中。陶昌银说:“任何人,可以拿走企业的所有资金,只要把我这个队伍留下,明天我可以再造一个华新建工。”陶昌银的话掷地有声。华新建工在陶昌银的带领下,六获国家鲁班奖,获创鲁班奖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建筑业百强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AAA级资信企业、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发展企业的同时,陶昌银始终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他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后,他捐款、捐物,还组织身体好的精干人员,赶赴灾区,投入援建工作。2010年,在县慈善基金募集活动中,他与全体员工迅速行动,捐款52.5万元。为帮助解决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在企业内部设立员工互助基金;他心系教育事业,出资数十万元在南京林业大学设立奖学金。针对建筑行业最低价中标带来的弊端,陶昌银撰写了《最低价中标的弊端》提案,得到县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采纳和落实,规范了海安建筑市场的投标行为。   “借着改革的东风,华新建工才能青云直上,创造奇迹。情系建筑、献身建筑,为百姓、为社会营造一个个温馨的家,这将是我永不停息的追求。”陶昌银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