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网红”宋旭贤种粮上千亩的全能农机手
登上过央视,接受过新华社、《农民日报》等媒体采访,斜桥镇富民村种粮大户宋旭贤在最近几年里逐渐成长为我市“最网红”的农民之一。昨天,记者走进一三农场,看这位“70后”如何醉心农业成为全能型农机手?如何霸气创新,成功驾驭近千亩土地?
22岁辞职当起“职业农民”
宋旭贤今年43岁,按年龄算,是农民中的“年轻人”。按照“工龄”算,他已经开了22年收割机、做了20年机修工,是农机手里当之无愧的“老师傅”。
“现在开农机吃香,20多年前可不是这样,那会儿年纪轻轻回家种田,村里人都瞧不起。”宋旭贤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他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进了工厂,做了一名机修钳工。那时候,他一门心思学技术,很快积累了丰富的机械维修经验。当时,我市农业机械种类不多,也缺乏专门的农技服务人员,农机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很不方便,且维修成本较高。宋旭贤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只要听说周边哪家农机出故障,总会去帮忙维修。
脑子活络的宋旭贤并不想在工厂干一辈子。看到村民要等邻村的田都收割完毕才能请来收割机,他筹钱购买了村里的第一台收割机,到农忙时节,请假给村民收割。1996年,宋旭贤索性离开工厂,当起“职业农民”。那时,我市农业机械化尚未普及,一个22岁的小伙子好好的工厂不待,回家种田、开收割机,自然有很多人不认同。然而,宋旭贤深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开农机一定会有前途。农忙季节,他曾三天三夜不睡觉抢收粮食,忙完后倒头睡了大半天。
全市最大种粮“地主”之一
近年,愿意种田的农户越来越少,宋旭贤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2009年,宋旭贤在我市孤山镇流转近50亩土地种植稻麦,成为了我市首批种粮大户。第二年,他购进育秧机、插秧机等近30台农机,创办夏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为孤山镇、斜桥镇一带小有名气的“农机大户”,机器出故障是常有的事,找人修理比较麻烦,宋旭贤自学各类农机修理技术,获得了高级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2015年,我市进一步出台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宋旭贤觉得这是“二次创业的最好时机”。那一年他回到老家斜桥镇富民村,将全村大半土地一次性流转下来,成为当时全市最大的种粮“地主”,坐拥良田1200余亩。
除了能玩转自家的所有农机,宋旭贤还紧跟“潮流”,每年都为自家农场添置点“新鲜玩意”。2016年上半年,他是全市首批使用植保小飞机喷洒农药的种粮大户。下半年,他开始琢磨为自家生产的大米注册“百花港”“堤岸香”两个商标。2017年上半年,他成为泰州首批采用空气源热泵粮食烘干设备的农场主,也正是这套“绿色”烘干设备引来了央视等“大咖”媒体的关注。“种田即将不断创新,老把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宋旭贤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他引进的一套大米深加工设备也要到场安装,这套设备“吃进去的是稻谷,吐出来的是真空包装的大米”,在我市还是首次亮相。
传授实用技术的人气“导师”
农机手已经成为一个“吃香”的职业,做农机手的“70后”“80后”甚至“90后”多了起来。宋旭贤也多了个身份——市农机推广站的农机培训教练,向新手们传授中型拖拉机等农机操作技术。
去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委出台《靖江市农村乡土专家培育工程实施细则》,明确从2016年起,力争用5年时间,新建5个“农村乡土专家培育工作室”,建成4支能够带头创新创业、热衷推广新兴技术的农村乡土专家队伍。最终选拔上来的10名农机专家培养对象,宋旭贤就是其中之一。
“老宋既会驾驶农机,也会修理,是新手农机驾驶员最喜欢的培训教练。”市农委农机推广站站长印永忠告诉记者,和很多人印象中的农民不一样,宋旭贤懂技术、会经营,而且敢于创新。每次他授课,学员们都听得特别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