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物回收不该成为管理盲点

28.01.2016  10:37

  无论从节约还是环保角度,旧衣物回收再生都应当重视起来,做好政策扶持,破除壁垒,消除乱象,不要在管理上留盲点。

  近年来,上海不少居民小区出现了诸如“大熊猫”“绿房子”之类的废旧衣物回收箱,往往还打着“公益”或“政府实事项目”的旗号。事实上,其中有些箱体已经被收垃圾的小贩承包,导致旧衣物直接流向二手市场或焚烧炉,有公司从中获利。

  上海的旧衣物回收,让我想起一些地方的垃圾分类,社区居民积极配合,把垃圾分类装袋、投放,保洁人员来了,还是混在一块运走,垃圾分类形同虚设。居民以为自己的旧衣物得到了“善待”,现实却是被小贩掏出回收箱,能卖的卖钱,不能卖的扔进垃圾桶。如此原始、粗暴的处理方式,与公益、环保没有一毛钱关系。

  政府重视旧衣物回收利用是好事,但管理不能成为盲点。旧衣物回收公司按箱收费,不管小贩如何操作,这种单纯以利益为导向的粗放式管理,根本不可能满足上海市政府对旧衣物处理提出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目标要求,也与居民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驰。由此产生的利益,被什么人瓜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仍堪细问。

  相比之下,尽管还存在诸多不足,上海在旧衣物再生利用上还算走在前列,哪怕一直在推垃圾分类的广州,旧衣物回收箱也难得一见。尴尬的现实是,我国每年产生大量旧衣物,这些旧衣物多半被扔进垃圾桶,再生利用率不足10%,浪费与污染并存。这个问题至今仍未在政策层面引起重视,譬如在最新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旧衣物依然不在规定的“再生资源”之列。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成熟的二手衣服市场,而我国对二手衣服的交易仍然明令禁止。企业层面,国家的产业优惠政策目前还未涵盖废旧纺织品领域,一些优势企业尽管攻克了研发环节难题,但由于再生产成本高昂、成品市场认可度低,缺乏生产积极性。

  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衣物淘汰率将会越来越快,无论从节约还是环保角度,旧衣物回收再生都应当重视起来,做好政策扶持,破除壁垒,消除乱象,不要在管理上留盲点。制度供给跟上,应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保障旧衣物回收利用有序开展;动用财税杠杆,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行业吸引力,引导相关企业进入;鼓励再生利用科学研究,提高旧衣物再生利用科学性与生产效率;强化行业内外部监督,行政与公众负责外部监督,行业组织负责内部监督。如此,才能让旧衣物回收早日走上正轨。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