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嘴鲁健29日晚揭秘南京大屠杀国际救援史
节目海报
“对于历史而言,任何结论和标准答案,都只有在不断地质疑和求证当中,去接近真相。我决定让你们去,自己发现和求证一段,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你们要靠自己的寻访告诉我,你们自己的发现。8个名额,现在报名。人数超过,你们自己协商。协商不成,我会决定。”前不久,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当家主播鲁健,在《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第7期节目中,来到南京,来到现代快报,向8位留学生实习记者宣布了寻访南京大屠杀国际救援史这个任务。本周六晚上10点,这期节目将在央视四套播出。
鲁健来宁录制节目
“南京拍摄尾声。八位选手完成了对八位国际人士救援的史料搜集,并每人完成一篇报道发表在南京《现代快报》上。主持人角色就是推进者和观察者,看的比说的多……”7月18日,完成了《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拍摄,央视名嘴鲁健将这段感言发表在个人微博上。
作为8位留学生的实习基地,《现代快报》自然也是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节目中,鲁健还专程来到快报,向观众娓娓道来:8位留学生的文章将从这里印刷出版。
作为央视四套的新闻主播,鲁健一向表情严肃地出现在《中国新闻》等节目中。对于这次主持《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鲁健坦言,
期待这类节目已经很多年了,“特希望能够变换一种角色。”
总导演称南京这期最特别
这个夏天,央视四套《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刮起一股洋旋风。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16位留学生深入中国12个地区。他们带着自己的眼光和体会,以陌生人的视角去认知一个现实版的中国。
南京之行中,来自德国、波兰、美国、俄罗斯、挪威、新西兰、印尼、南非的8位留学生以南京《现代快报》实习记者的身份,寻访1937年“南京国际大救援”史料,并以自己的方式走进历史,向读者呈现一篇独立完成的稿件。
“南京这期是12期里最特殊的。”《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总导演关正文说,其他期的节目都是每一位选手进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是与现在的人结成对子,来了解中国,但只有南京这一期是跟历史人物,而且是外国人结对子,这是完全不同的。
为1小时节目,拍了600小时素材
选手们用了4天时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江南水泥厂、南京师范大学等地穿梭查找史料,并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这可忙坏了跟踪拍摄的摄制组。关正文说,在南京的拍摄,素材累积超过600小时。“剪辑中最纠结的是时间,播出时长只有1小时,但节目内容很丰富,每个选手都调查了大量史料和现场勘查,有很多非常生动、细致的发现。”
对南京大屠杀的探寻和传播,需要国际性参与
波兰留学生严立行一直在寻找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寻访结束后,他在稿件中写道:“这105分钟在人类历史上就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这滴水折射出不堪回首的过往,同样折射出了可贵的人性光辉。”
“这些看法,并不是由我们交给选手去表达的,而是由选手自己去认知和表达的。在拍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了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这些西方人没有离开,是各有原因的。有对中国情感的原因,还有人类的普世价值所带来的责任感。”在关正文看来,南京大屠杀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历史,所以对它的探寻和传播,同样也需要更多国际性的参与、合作。(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