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聚焦富民,让百姓日子更红火
—— 七部门党代表说民生建设着力点
七大掌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肖 勇摄
现场播报
11月20日下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举行第二次集体采访活动,省委农工办、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主要负责人详解未来5年民生建设着力点。
党代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旻说,聚焦富民,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首先必须做好富裕农民这篇大文章。苏州、无锡、南京等地的探索实践表明,实现农民富裕必须向改革要“红利”,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围绕增加农民财产权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党代表、省教育厅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说,无论聚力创新,还是聚焦富民,都需要教育有更好的发展,今后5年,江苏应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发展,提供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加快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新建、改扩建1000所左右幼儿园。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高中。
党代表、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说,落实民生实事,坚决守住底线民生,着力提高福利水平,不断提升包括困难群体在内的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2017年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确保到2020年全省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地实现脱贫达小康。有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到“十三五”末,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
党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谭颖说,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基,收入是民生之源。全省人社系统将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聚焦富民要求,重点在四方面再发力:突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突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突出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助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突出更加普惠更加均等,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让城乡民众享受更加普惠均等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
党代表、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党组书记陈蒙蒙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标杆,作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他强调,“十三五”期间将要更大力度“调”,加快淘汰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把“十三五”减煤目标增加到3200万吨;实施新一轮化工行业整治,今后一律不批新的化工园区。更大力度“治”,进一步提高治污减排的系统性。到2020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2%,让群众享有更多的蓝天。
党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顾小平说,要使百姓富、人民生活更幸福,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来讲,主要是按照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补短板的要求,加快补齐城乡建设发展中的短板,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加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70万户现有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和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有望帮助超过200万住房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积极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努力提高城市智慧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民生服务能力。
党代表、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王咏红说,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全省将继续深化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加快建立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严把一道关、筑牢一个圈、织密一张网”这“三个一”来发力。坚持预防为主,把卫生工作的关口前移,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红芳 沈峥嵘
2016年11月21日《新华日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