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盐都:大医院团队空降基层医院

21.12.2015  20:48

(新华日报:2015-12-17)

率先推出“1+6”医联体、“1+X”服务模式

盐都:大医院团队空降基层医院

 

  “盐城市盐都区卫生信息化助跑医改,经验值得总结推广。”12月2日,受国家卫计委委托,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朱宝铎会长率领的农村医改评估团队,在历时两天明查暗访后如此评价。

 

         同行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共学院专家团队认为,盐都以“互联网+医改+医联体”的集成形式,将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做强基层特色专科,促进分级诊疗和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

 

         “卫生信息化是医改重要支撑。”盐都副区长张云云介绍,早在2012年,区委、区政府就将“区域卫生信息化”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倾力扶持。2013年通过省首批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验收,2个区级医院、17个镇卫生院和243个村卫生室,率先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为医联体建设奠定共享基础。

 

         地处盐城市区的盐都,以医改惠民的责任感先行先试,率先推出“1+6”特色医联体和“1+X”多元服务模式,上下联动,促进医改目标落地,不仅以均等化服务取信于患者,也在大医院聚集市区争得一席发展之地。

 

         所谓“1+6”医联体,即以区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三医院为龙头,组建首批由6个镇和社区医院加盟的医疗集团,实行一体化管理服务——由市三院骨科、肾内科、肿瘤科等6个特色科室,分别结对帮扶6个镇和社区医院,科室主任兼任基层医院业务副院长,实行人员、技术、管理等“三下乡”,重点诊治农村多发病和疑难病,并在两年内把基层医院打造成省级特色专科。

 

         如何才能以上带下、真心联合?“1+X”服务团队应运而生。“1”是市三院6个科室分别下派的医疗团队,“X”则可动态增加,目前“标配”至少4人,即护士长和妇产科医生各一人,晋升高级职称和医师志愿者若干。他们“空降”后,除了值班坐诊,还将市三院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复制”到基层医院,对医护人员问诊、处方、手术、护理、查房等全流程示范带教培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医生下去了,信息化诊疗手段也要跟进。”盐都区卫生局长蔡金道说,先后组建远程医疗会诊、区域影像诊断、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和消毒供应等“五大中心”,医联体内先实现资源共享,再逐步扩大到全区。如农民可在镇医院化验、拍片,传到区医院诊断;或在镇医院交钱后,到区医院化验、拍片,双向服务。

 

         眼见为实。在大冈镇中心卫生院放射科,年轻医生刘娴正对卞大娘胸片诊断举棋不定。她随即通过影像诊断中心“呼叫”市三院放射科会诊。5分钟内,科主任董从松也传来“肺炎”的诊断结论。

 

         区镇医疗均衡化,促进双向转诊。如市三院中医康复病区患者,过了治疗期,便就近转到潘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静养”;呼吸内科部分患者,也会被分流到龙冈镇卫生院特色专科享同等治疗。“上转下”后,医疗费用下降、报销比例提高,农民一百个情愿,也缓解了大医院“战时状态”。

 

         推行信息化监管,实时防控群众看病贵。建立基本药物超常使用预警平台,全区每季度公布超常使用10元以上药品的5家医院,由医院排出开“大处方”5位医生,问责追究。近几年,全区输液、抗生素使用量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减少就医成本。

 

         作为省医改工作先进地区,目前村级首诊率高达28.9%,镇级门诊率71%、住院率近40%,已率先实现看病不出镇、住院不出区。但区委书记羊维达还是“不满意”,他说,“看病就医、健康保障是重大民生问题,须臾不可放松。检验医改效果至少问群众三句话,即看病方不方便、服务好不好、药价贵不贵。如果群众不点头,说明改革创新力度还不够。”

 

         医改重在投入。该区今年医改总投入4.5亿元,明年将增至5.7亿元。由“互联网+财政”推动,盐都医改定会让群众更加满意。

 

(通讯员    葛建华  王业先 记者  林  培  杨树立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