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提升厕位比,城市建管更精细
住建部发文要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调至2:3
新华调查
吃喝拉撒是人们最正常的日常生理需求,在11月19日 “世界厕所日”到来之际,住建部网站发布新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比例标准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以缓解女性厕位紧张的问题。此标准将于下月起实施。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女同胞对此大声叫好。家住南京鼓楼四条巷、在江宁大学城工作的金女士,上班要坐十几站地铁。她有过切身的体会:“连续3站下车都没方便成,女厕所门前都排着长队,后来一路憋到单位才‘解放’。提高女性厕位比例实在是关注民生之举。”
在车站、商场、旅游景点,常见的场面是女厕所门前排着“长龙”,而男厕所则“门前冷落”,两相对比,“冰火两重天”。如果正好赶上节假日、集会等特殊时间点,女厕所排长队现象更明显,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更为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厕所男女厕位基本是比例均等。看似平等,其实就是不平等。“因为生理特点决定女性如厕时间长一些,使用厕所频率要高。”省爱卫办办公室主任陈晓进说,提高女厕位占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尊重女性理念。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曾对8个城市的234个厕所的使用进行实地调研。对725855人如厕时间统计发现,上厕所时间女性平均是249秒,男性是170秒。数据支持“女性与男性的厕位比例应为3∶2”这一观点。
陈晓进认为,增加女性厕位、解决女性如厕难问题,是今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据了解,上海世博会期间,园区内特别将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建为2.5:1,非常受女同胞欢迎。后来上海还将这项工作作为重要经验向其他省份介绍。近年来北京地坛公园内外的60个临时厕所,男女厕位由原来的1:1改为1:4。广州市城管委近期出台办法,将男女厕位比例不低于1:1.5作为强制性执行条款实施。
我省各地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扬州近年来特别重视公共厕所建设,连续多年把厕改纳入‘一号文件’,在市区主干道和黄金地段见缝插针地新建31座公厕,而男女厕位合理比例,也已提前考虑到。”扬州市环卫处处长杨卫东介绍,扬州新建厕所,女男比例至少是3:2,甚至有些达到2:1。运行效果很不错,即便旅游旺季,女厕所也没有出现爆棚现象。
不仅考虑性别因素,扬州在新修建厕所时,还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比如我们建设的无性别厕所的厕位,基本都是5平方米左右,残疾人坐轮椅可以方便进去,推着小孩推车或带着小孩的家长,都可以在无性别厕所解决问题。这样还不用把小孩放在外面,家长也很放心。” 杨卫东说道。
还有女性表示,在特别的场所女厕位比例应当更高些。比如,在商场里,应该适当根据情况做一些变通,比如男装楼层可以1:1,但在女装楼层或者餐饮服务楼层,可以1:2甚至2:5,这样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管局副局长王守庆坦言,公厕是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解决女性如厕难问题,一是要加大建设公厕的数量。目前,全省城市公厕总数有11600余座,万人拥有公共厕所量呈上升趋势。二是今后我省将严格按照住建部的标准执行,对新建设的厕所提升女厕位的比例,并对各地进行指导和督促。此外,今后还将加快公厕标准化建设和提档升级改造,开发利用公厕查询手机客户端,方便公众查询使用,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还有专家表示,解决公共场所女性如厕难问题,不仅仅是提升公厕的数量、提高女性厕位的比例,还可以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大力发展中性厕所、无性别厕所,提高厕所的使用率。目前在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河西奥体中心附近许多生态环保厕所就是中性的。另外,专家也呼吁社会各界开放单位的厕所,让女同胞更加方便。
本报记者 仲崇山 李源
2016年11月21日《新华日报》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