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大众创新创业,江苏迎来春天

20.03.2015  13:11

  对于许多创业者和创业服务者来说,这个春天特别温暖。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深圳柴火创业空间,到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力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再到“创业”成为全国两会的热词,创新创业已经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可以预见,2015年必将会是创业全面爆发的一年。
   个人创业:今年项目好就能引来投资
  3月18日,南京市栖霞区,图城互联网科技产业园的筹备者张海健向区政府递交了注册申请。不出意外,这个南京首家由大学生自办的众创空间将于4月初顺利开张。
  前两年,张海健创业的方向是帮助传统企业嫁接电子商务,在服务中他发现,散落在居民楼里众多小电商孤独无助,希望有一个集中电商平台,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这位在阿里巴巴做了两年销售的年轻创业者受此启发便搭建这个平台。
 “政府很支持我的创意,专门提供了一栋创业楼,主动给我提供小额贷款,还教我如何办理各种注册登记手续。”张海健说,虽未正式开园,目前已有15家小电商进驻园区。
  谈话间,一位地产商主动登门,说是想投资该产业园。“我感觉今年市场上的钱特别多,只要你有好的创业项目,就有机会吸引到资金。”张海健说,这已经是今年第五位主动上门谈合作的风投机构了。
   政府扶持:各方同建创业扶持“加油站”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创业投资机构近600家,管理资金规模超1750亿元,成为助力大众创新创业的“加油站”。
   “我们能拿到国内知名风投金沙江李一男先生的800万风险投资,多亏了科瑞创业服务公司的鼎力支持。”南京云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东亮不无感慨地说,自从2014年进驻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宁孵化基地,就开始受到科瑞创业服务公司体贴细致的“照拂”:免费帮助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持续提供科技政策咨询、项目    申报服务;提供各种渠道的融资服务;举办U谷沙龙活动……
  王昌进,这位毕业于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的博士,回国前在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当商务副总。他与同为海归博士的谢东、陆荣健等小伙伴,在南京江宁高新园建立了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治疗艾滋病原创药“艾博卫泰”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可以上市。这将是全球首个治疗艾滋病的长效药,也是我国本土开发的第一个抗艾新药。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为研发这款治疗艾滋病的原创新药,我们累计投入的资金已达上亿元。”王昌进告诉记者,新药研发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支撑我们走到现在的,不仅仅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给予我们的经费支持,还有科技部、卫计委以及地方政府对我们的力挺!”
  人社、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也纷纷发力,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去年,省人社部门全面推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引导大学生凭知识、凭能力、凭专利自主创业,目前全省已有各种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园197家。“今年我省将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年扶持10万人创业,遴选500个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以全民创业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省人社厅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曹杰说。
   制度创新:各种帮扶拧成一股绳
   “创业者的春天来了!”在创业领域摸打滚爬17年的江苏创业者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连文杰,深感现在的创业氛围不一样,省、市级政府每一个部门对创业都很重视,都有自己的创业政策和扶持资金。连文杰建议,如果能有一个综合性的机构来统一协调,将各部门的政策整合,形成合力,对创业者的扶持效果可能会更好。 
  记者在南京市栖霞区见识了这种合力的好处。该区设立一个创业办公室,直属区政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姚树昌兼任该区创业办主任。姚树昌告诉记者,各个条线、各级政府的创业基金、创业政策,都由创业办统一落实,各个部门没有单列资金,对进辖区创业园的大学生补助资金统一发放,避免了广撒网。目前,该区拥有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金港科技创业中心、东南大学国家科技园以及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四个国家级创业园和科技创业载体,还有4个省级创业园,19个市、区级创业载体,是南京市创业载体最多的区。
   创业孵化:“加速器”还要更个性化
  星星之火,已经燎原。“在创业道路上,通过创业园、科技孵化器内专设的创业导师为其指点迷津,可帮助初创期企业尽快度过‘阵痛期’,迅速步入正轨。”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夏春阳告诉记者,眼下,我省正在开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试点,已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15家、孵化场地面积2769万平方米,均占全国1/3,同时,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也保持全国第一。
  让现有孵化器运作模式跟上创业者的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两天,记者同时遇到两位科技创业者主动去浙江取经。一位是专注于网络学习课程定制的学至尚公司创始人丁军。丁军说,网络课程预定前景广阔,但要做好这个平台需要外力支撑,“南京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太少了,听说浙江有这样的创业前辈,就想过去当面请教。”另一位是南京玖朋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创办者沈杰。“我们公司是做微信服务的,我希望有相关导师给我指点,让我少走弯路,我毕业的南京大学也有很多学长研究这方面,但能将研究与产业结合的创业者太少。”
  沈杰还认为,现在很多机构有创业培训服务,但大多仅停留在教你如何创业、如何提振创业信心等初级创业培训,对已经创业者的个性化培训服务太少。
   “这种个性化培训对于提高创业成功率至关重要”,连文杰说,如果一个初级培训能引导其中3%的人去创业,这种针对创业者的个性化培训服务则可能帮助30%的创业者创业成功。要知道,现在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还不到10%。这种服务谁来做?让政府为每一位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帮助显然不现实,但政府可以搭建平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去做,或者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机构去做。
  本报记者 吴红梅 黄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