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发扬爱国卫生精神 助力健康江苏圆梦

07.04.2017  19:54

(新华日报:2017-04-07)

发扬爱国卫生精神 助力健康江苏圆梦
——江苏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5年回眸

  爱国卫生运动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向卫生陋习说再见、向疾病作斗争的伟大运动。65年来,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而爱国卫生运动的精髓一直薪火相传,久而弥坚,并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赋予新的内涵。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当前建设“健康江苏”的号角已经吹响,爱国卫生运动将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为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伴随新中国诞生的脚步,爱国卫生运动向我们走来。6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指导,社会监督”的方针,我省爱国卫生运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鲜明的工作特色,从移风易俗到除害防病,从改水改厕到城乡整洁行动;从“五讲四美”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从卫生城镇创建到健康城镇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国家卫生城市数量为全国第一,国家卫生镇(县城)数量为全国第一,农村改厕发展速度为全国第一,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为全国第一……

  薪火相传,65年绵延不绝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特别是当时医疗条件落后,人们卫生习惯较差,城乡环境恶劣,蚊蝇肆虐,瘟疫流行,而且还时刻面临着帝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威胁。为了医治战争创伤,粉碎敌人细菌战,尽快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极端落后卫生面貌,1952年,我国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一场绵延65年的波澜壮阔的爱国卫生运动拉开序幕。

  据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省爱卫会副主任王咏红介绍,爱国卫生运动,是以改善城乡卫生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疾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由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卫生活动。内容包括农村改水改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健康与健康促进、环境卫生治理、卫生创建、健康城市建设等工作。

  改革开放后,爱国卫生运动又谱写新篇章。1989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切实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号召;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单独列为一章,提出要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近十年来,省政府每年召开省爱卫会全体成员会议,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通力协作,有力地推进了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

  “除害灭病”,充满激情的岁月

  用手电筒照车库顶的边边角角仔细查看,蹲在水沟边细细观察……近日南京市爱卫办、玄武区爱卫办的工作人员在钟麓花园的一举一动,引起了居民的好奇。原来,他们在复查此前“越冬蚊”消杀的成果以及灭鼠等工作开展情况。“灭蚊、灭鼠、灭蝇、灭蟑螂,除‘四害’虽然对很多人而言是儿时的记忆,但实际上我们一刻都没有松懈过。”南京市爱卫办相关负责人说,爱国卫生精神永远不能丢。

  爱国卫生运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运动,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清洁环境、除害灭病”运动的情景,许多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南京的五老村当时是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先进典型。

  如今的南京五老村社区,是南京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而解放初期的五老村是到处臭水坑、垃圾堆的棚户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后,区里专门派来了民政人员、民警、宣传组等进驻五老村,发动群众搞卫生,晚上还成立了读报组,让群众认识到环境卫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居委会还组织家庭搞卫生评比,家家要做到“五洁”,即餐饮洁、衣服洁、桌椅洁、橱柜洁、锅碗洁。

  解放初,泗阳县有“三多”:麻子多、瘸子多、打摆子的多。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后不久,从县城清理的垃圾就有几千吨;还开展“灭蚊蝇突击周”“捕鼠运动月”灭“四害”比赛等等。通过几十年努力,目前群众卫生习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泗阳县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县城、江苏省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四害”数量急剧减少,有些地方夏季不用挂蚊帐,冬天没有老鼠,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落后思想,一扫而光。据省卫生计生委、省爱卫办主任汪华介绍,几十年来,我省遵循群众动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科学治理、分类指导和环境治理为主、药械控制为辅的综合防制方针,组织开展季节性病媒生物防制和病媒生物防制单项达标活动,降低了“四害”密度。如今,我省基本消灭了天花、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全省所有市建成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市。

  九成居民喝上自来水

  1966-1976年“文革”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受到了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爱国卫生工作全面恢复,江苏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农村改水作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水是生命的源泉,但水也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介质,霍乱、血吸虫病、痢疾等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被污染的水源。为让农村百姓喝上清洁卫生的水,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农村改水与奔小康紧密结合起来,每年将农村改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出台了《淮北高氟和污染严重地区改水攻坚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水工作的意见》等,加快了农村改水步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迅速进入全国前列。

  长寿之乡如皋当年也深受血吸虫之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用门前屋后的塘水洗菜、淘米,大人、小孩喝生水习以为常。”如皋市爱卫办负责人说,因此,村村患钩虫、蛔虫病的人特别多,老百姓平均寿命很短。通过一系列改水举措,如皋老百姓喝的水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干净,百姓身体越来越健康。如今如皋成了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

  如皋只是我省农村改水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我省自1981年开始集中式农村改水试点。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农村水厂3709个,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4890.3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9.40%。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水厂及乡镇覆盖率达100%,监测覆盖率列全国第一。农村水质合格率达85.5%,居全国前列。我省农村改水工作在全国第三次农村改水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受到国务院领导好评。

  农村改厕,全国独领风骚

  在农村,水的污染源之一是露天厕所,管好粪便,可以大大降低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全省在农村推广小型厕所加蓄粪池;80年代后期,全省开始推广“家用小三格”无害化卫生户厕、“三联沼气池”和新建房配套改厕活动,实施“无害化”粪管措施。

  自2006年起,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将其列入农村新五件实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省政府十大工程百项考核指标等内容,与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帮助农民新建改建农村户厕。目前农村使用露天粪缸状况逐步消失,一种更新式的生态厕所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开始普及。

  这一措施,特别是在宿迁沭阳县,获得巨大成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二十年前,家家户户用露天旱厕,污染水源,拉肚子病非常流行,大人小孩没有一年不拉几次肚子的。” 沭阳县扎下镇花农张大爷说,2008年政府每家补贴400元钱,家家建起了无害化厕所,拉肚子病渐渐少了。几年来再也没发生过大规模的肠道传染病。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省累计改建农村卫生户厕939.16万座,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7%,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提高42个百分点,增速全国第一。多次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 全国爱卫办的表扬。农村改厕防病效益明显,项目村寄生虫病 感染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十一五”期间分别下降了 51.8%、 36.7%,“十二五”期间分别下降了 79%、47.9%。

  国家卫生城镇(市)居全国之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卫生环境,1995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的决定》。张家港市就是卫生创建过程中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近年来该市先后荣获了首批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等160多项国家级荣誉,2005年还荣获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健康城市“联合国人居奖”。

  张家港市今天得到的所有荣誉都离不开卫生创建,爱卫生早已成为张家港市一块“金字招牌”。1994年张家港跻身第一批国家卫生城市行列,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两个县级市之一,并连续多次应邀出席国家级的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市长论坛并作交流发言。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主任申英秀、驻华代表兰睿明,以及项目官员韩铁如和裴雷博士等都来过该市考察,给予高度评价。

  说起创建,南京的秦淮河改造也是一段佳话。秦淮河是南京人的“母亲河”。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道水体严重污染,沿河环境脏、乱、差。2002年2月起,南京市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秦淮河整治行动。现在,秦淮河又重现桨声灯影、流光溢彩的昔日繁华。2008年10月6日,南京市政府以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的巨大成果为主题申报联合国人居奖,最终获得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

  截至2016年底,我省建成国家卫生城市30个,占全国的1/6;建成国家卫生镇(县城)124个,占全国的近1/5;国家卫生城镇(县城)数量居全国首位;建成省卫生城市4个、省卫生县城13个、省卫生镇236个、省卫生村6612个、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1147个和一大批市、县(市、区)卫生城(镇、村)。

  吹响新时期“爱卫”集结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让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更上一层楼,提高群众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分别于2010年、2015年先后开展两轮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有力推动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乡整洁行动,出台了《关于开展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按照“城乡统筹、分类指导、综合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各地根据省政府的部署,结合卫生、生态创建和爱国卫生月、季节性爱国卫生运动等,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在城区以巩固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活动为抓手,以城乡结合部、老旧居民区和“城中村”等部位为重点,全面清除卫生死角、露天粪坑、城市“牛皮癣”,强化对乱设乱摆、乱停乱放等行为的治理。在农村积极开展卫生村镇创建,清除各类积存垃圾,平整道路,整治河塘等。

  几年来,我省城乡整洁行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2016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3%,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99%,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50%,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98%,具备条件的县道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路面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

  由预防疾病,升华到健康促进

  “上工治未病”。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产生“治未病”思想,这与现代 “预防为主”观念不谋而合。我省爱国卫生运动始终坚持宣传与发动并重,结合开展各项防病工作,动员广大群众移风易俗,指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俗。2003年成立了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将健康教育作为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村镇重要工作内容,并推出了《推开健康之窗》、《今日保健》等读物和众多健康教育资料,把健康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此外,全省各级爱卫会还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月”及“世界卫生日”、“世界无吸烟日”、“环境保护日”等,组织开展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安排专项经费,大力开展“健康江苏社区行、乡村行”、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建设和健康素养干预监测等活动。

  我省已经建成全国健康促进县(区)2个,省健康促进县(区)13个、省健康促进企业108家,累计建成省健康促进学校4062所,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50.9%。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0%建成无烟单位,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达18.86%居全国前列。健康教育及控烟工作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表彰。

  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我省人均期望寿命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37岁,提高到目前的77.51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

  健康城市,打造健康生活环境

  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在全国卫生城市占城市总数三分之一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已成新时期爱国卫生迫切的任务。2016年,全国爱卫会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

  江苏省早在1994年就开始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张家港市1994年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后即启动健康城市建设,苏州市1998年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后也向健康城市方向迈进。2007年,苏州市、张家港市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首批 “全国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城市”。在全国爱卫会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后,江苏省爱卫会在2016年初对健康城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并积极进行指导,现全省13个地级市和21个县级市已完成健康城市规划编制。

  2016年11月,全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座谈会暨健康城市试点启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宣布了首批38个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名单,我省的苏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榜上有名。2016年11月,江苏省镇江市作为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优秀案例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市3个,占全国的1/13,省级健康城市试点市19个。

  新时期爱国卫生,助力“健康江苏”圆梦

  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一个创举、一个奇迹,它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无法实行的高投入、高技术医学模式,以较低的投入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爱国卫生运动也是发动群众、清洁卫生环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有效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江苏”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公平的健康服务。这为全省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爱国卫生运动,源远流长,波澜壮阔。新时期,我省爱国卫生工作将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努力消除不利健康的危害因素,积极营造健康环境、培育健康人群、提供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提供有力保障。